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大格局下谋划徐州中心城市战略定位(2)

2017-10-17 09:15:1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始建于三百年前的云龙书院,修建后涣然一新,成为徐州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高地

淮海经济区北连京津冀地区,南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是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完全符合江苏省“四沿”生产力布局。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在国家层面规划建设淮海经济区,有利于打造我国东部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好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淮海经济区地处“一带一路”交会区域,区域内徐州、连云港等城市被列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是全国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并上升为国家区域规划,通过打造双向开放先导区,辐射带动陆桥沿线加快发展,将使沿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形成互动效应,带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第一财经:徐州在淮海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中,有哪些优势?

张国华: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和扎实基础。从战略意义看,淮海经济区地处我国东西融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有利于全面融入 “一带一路”宏观布局,策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更好带动苏北振兴转型,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从综合实力看,徐州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和城市综合功能大幅领先区域内其他城市,在交通出行、购房置业、就医上学、消费购物等方面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据统计,全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中外地病人占三分之一以上,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费占比超过30%,市区购房外省市户籍占比达32%,旅游景区安徽、山东游客占比达44%。

从合作基础看,淮海经济区城市地缘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通,形成了以核心区市长联席会议为基础的一系列合作对话机制,交通、产业、商贸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旅游、文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