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自主车企新玩法:代工 | 燕说车市

2017-10-17 09:15:1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为迅速抢占市场,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

9月29日,海马汽车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海马”)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鹏”)签署了《小鹏品牌汽车合作制造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小鹏新能源汽车。选择代工,小鹏并不是第一家,此前,蔚来选择和江淮汽车合作,由后者负责生产制造;李想创立的车和家与华晨汽车集团将在智能电动车的研发、供应链、制造等各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传统车企所具有的生产资质和制造能力,是互联网造车企业选择代工的重要原因。类似于来料加工的“代工”模式,能快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笔者了解到,包括蔚来、小鹏、车和家等多家车企都将新车推出的时间放在了今年和明年。代工让这些车企不至于因为新能源生产资质申报的时间进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动而影响自己的生产排期,错失风口。

虽然代工模式可以省掉工厂建设等硬性时间和成本,但汽车对安全和一致性要求极高,一家合适的代工企业并不那么容易找到。代工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从研发、生产、制造全产业链上的协同,每家车企的设计制造标准、流程以及要求都不尽相同,需要高度的配合和磨合;不仅如此,在生产制造环节,生产线改造、工人的培训等也都需要时间,此外,对于产品品质缺陷的责任认定等很多具体问题,都需要在事前有充分的预见和约定。

能够为互联网造车企业代工的大多是市场销量中流、产能利用相对不充分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中的生产制造能力属于中流。

对于江淮和海马等传统车企来说,为别人代工,虽然也存在挑战和压力,但能化解产能,这不失为一大利好。

银河证券此前发布研报显示,在抽样调查的19家自主品牌中,15家品牌的产能利用率都低于50%,个别企业甚至不足10%。但是资料显示,汽车产业的产能利用率要达到75%~80%才能做到盈亏平衡,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自主品牌都面临成本压力。

随着车企的竞争加速,未来自主车企之间的洗牌将成为常态,几年后可能仅有5家左右能存活。这一说法是依据国外车企的现状来说的,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韩国,市场上存有的车企品牌也都并不多,主流的几乎就三五家,但中国的车企数量达到上百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