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塞勒:研究人类蠢事背后的经济学规律 | 人物

2017-10-17 09:15:1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下称“塞勒”)是芝加哥大学布斯(Booth)商学院的教授。年逾古稀的塞勒以研究“人性”的经济学而著称,他所从事的领域——行为经济学,结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两大领域,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人类的经济行为。

塞勒的获奖是行为经济学的又一次胜利——加上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以及之前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等,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占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总人数的6%。

不过,塞勒的获奖也有争议。多年来在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成为经济学的一部分,而有人则对心理学产生了敌意,他们认为描绘人类经济行为的最佳方式是避开讨论心理因素。

塞勒的“战友”、担任多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罗伯特·席勒在塞勒获奖后发表文章称:“那么多年来,还是有人对我们的研究表示对抗。塞勒曾和我提过,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在芝加哥大学遇上他时,甚至不愿意同他有目光的接触。”

这也是为什么塞勒的同事、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Posner)在听了他的讲座后,当场指责塞勒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经济学中究竟应该排斥还是吸纳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涉及近代科学研究范式的接受程度。”

灵感源于“腰果”

最能够反映塞勒经济学理论的两本书是《Nudge》(《助推》)和《Misbehaving》(《乱来》)。塞勒还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在获奖后告诉了媒体两件事情:第一,获奖那周他的专栏要开天窗了;第二,他还是会去看那周芝加哥小熊队的棒球比赛。这两件事是塞勒非常典型的写照:爱“偷懒”,爱享受生活。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特点让塞勒有很多时间去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他的研究起源就是一碗腰果。“我把一碗腰果放到了厨房,这就是最初的故事。”

1234...全文 6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