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区域经济专家杨开忠:东北要建更紧凑的城市群,要更重视人才

2017-10-17 09:14:00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10月14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建议,振兴东北要把产业发展重点从传统重化工产业转移到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上来,逐步使后者成为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他还强调,东北地区要提升地方品质,打造集中紧凑的城市群,进一步把人才发展提升到振兴东北的战略高度上来。

当天,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中国城市群高层论坛在辽宁大连举办,杨开忠呼吁中国应建立健全都市圈制度。他表示,从本质来讲,城市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都市圈所组成的区域,是相互联系的都市圈组成的一个地域结合体。因此,都市圈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基础。

“正是因为这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都市圈制度。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国家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打造基于通勤的都市圈,国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和部署了打造都市圈的战略,许多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大城市也均在加快建设基于通勤的都市圈。但到目前我们尚未建立其自己的都市圈制度。所以,我最近一些年来,先后在不同场合呼吁国家尽快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都市圈制度。”杨开忠说。

他还分析了近年来东北经济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表示,近年来东北经济出现问题除了受全国周期影响外,还有资源“诅咒”、结构性、制度性、区位性等四个制约因素。他提出,不仅要关注和强调结构性和制度性因素,而应该采取“四位一体”的战略统筹规避和克服上述制约。

他强调,首先应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从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为主向以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为主转变。因为无论从自身构成还是从在全国相对集中程度来看,东北地区是以重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的。这种结构受到三个方面的严重限制,即供给侧的资源“咒诅”、需求侧的全国性市场需求潜力限制以及地理性因素制约。

“传统产业不仅以资源为基础,而且基于距离、分割的空间运输和交易成本对其成本与利润影响较大,因而,受地理性因素制约较大。新兴产业不仅市场前景较好,技术进步和生产率上升快,而且,附加价值高、产品重量轻、体积小,甚至是‘无形’的,因而运输和空间交易成本对利润影响很小,因而较少受地理性因素制约。因此,我主张振兴东北要把产业发展重点从传统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逐步使新兴产业成为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杨开忠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