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9月一财首席调研:全年GDP增速上调 年内不会全面降准

2017-10-12 09:17:3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本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22位经济学家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程实: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

丁安华: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姜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慧勇: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刘海影:朝阳财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潘向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王涵: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汪涛: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伍戈: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谢亚轩: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徐洪才:国经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许思涛: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赵扬: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师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

朱海斌: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们对2017年GDP增速的预期,由二季度末的预测值6.65%上调至6.76%,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为6.75%,低于二季度的6.9%。2017年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08,连续14个月高于50荣枯线,经济学家们预期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但程度可能不会如之前预计的那么剧烈。

几乎所有的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都明确表示在出台了定向降准政策后,央行年内不会实施全面降准,将继续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未来货币政策或将继续维持稳健中性,财政政策仍然保持积极。经济学家们预计,9月M2新增贷款同比增速将结束今年2月以来的下降趋势,出现回升;新增贷款将高于上月,社融规模较上月下降。

2017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先升值后贬值,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贬值至6.66(9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369)。本月,经济学家们年内连续第六次上调了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由上月底的6.78上调至6.66,这意味着年末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较年初时(1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9498)上升4.17%。

信心指数:连续14个月高于50线

2017年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08,延续今年4月以来的上升趋势,连续14个月高于50荣枯线。本月给出该预测值的12位经济学家中,所有经济学家都给出了高于或等于50的预测值,他们均预计未来一个月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保持景气状态。其中,最乐观的预估值52.4来自华融证券伍戈,瑞穗证券沈建光给出最低值50。

招商银行丁安华表示,2016年至今,PPI走出通缩,上游工业企业盈利改善,GDP增速回升,虽然上半年经济数据亮眼,但经济回暖的根基并不稳定,四季度和明年应该是一个缓慢下行的格局。预计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会下行,支撑资本开支的资金到位情况存疑。同时,央行对于流动性的精准调控能力获得市场的信任,央行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保持稳健中性。

GDP:全年增速上调

经济学家们对2017年GDP增速的预期由二季度末的预测值6.65%上调至6.76%,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为6.75%,低于二季度的6.9%。经济学家们预期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但程度可能不会如之前预计的那么剧烈。

新时代证券潘向东表示,从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来看,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普遍回落,依靠基建和房地产支撑的这一轮经济反弹渐入尾声。首先,上中游原材料行业复苏趋缓,导致工业出现回落;其次,稳增长压力下降的情况下基建托底力度有所降低,房地产销售的下滑仍在向投资传导,预计房地产投资后续还会回落;再次,在金融监管加强背景下,债券融资和对实体支持的表外融资出现回落,同时货币供应增速也在放缓,这些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逐渐显现出来;最后,外需出现一定回落,出口对经济带动作用有所减弱。而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在惯性上会有所延续,欧美发达经济体良好的复苏态势也为国内经济创造了相对有利的环境,从全年角度看达到预定增长目标压力应该不大。

物价:CPI增速有所下降,PPI增速高于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下周将会公布的9月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57%,较统计局公布的8月值(1.8%)有所下降。参与调研的22位经济学家中,工银国际程实和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小预测值1.4%,最大值1.7%来自于朝阳财富刘海影、新时代证券潘向东和摩根大通朱海斌。

经济学家们预计9月PPI同比增速将由统计局公布的8月数值(6.3%)上升至6.37%。其中,预测最高值7.1%来自招商证券谢亚轩,而最低值5.8%来自于民生银行黄剑辉。

谢亚轩预计,CPI同比增速降至1.6%,PPI同比增速升至7.1%。环保约束以及散户退出使得9月猪肉价格维持高位,蛋的价格同比增速虽较8月有所回落,但仍然较高,这是9月食品价格同比依然为正的主要因素,其他分项环比转为负值。总体来看,9月食品价格环比为0.5%,连续第二个月为正值,非食品环比为0.5%,CPI环比为+0.5%。PPI方面,环保约束升级,产能继续受制约,部分中上游价格仍在上涨,预计环比1.1%,PPI升至阶段性顶部,预计此后缓慢回落。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CPI):

丁安华:1.6%

鲁政委: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

调研结果显示,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0.14%,较8月(10.1%)上升0.04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其中,10.8%的最大值来自海通证券姜超,民生银行黄剑辉给出了最小值9.7%。

国经交流中心徐洪才认为消费增速将有所回落,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汽车消费明显下滑,受去年底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影响,人们购买汽车的积极性减弱,加上去年汽车消费快速增长透支了今年消费;二是住房消费增速下降。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黄剑辉:9.7%

工业增加值:有所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3%,较统计局公布的8月值(6%)有所上升。其中,新时代证券潘向东给出了最小值5.7%,渣打银行丁爽和交通银行连平给出了最大值7%。

黄剑辉认为,从生产端来看,受环保督查结束等因素影响,9月官方PMI中的生产指数由54.1%回升至54.7%,高频数据显示,9月份六大发电集团耗煤同比增长24.4%,相比于上月的13.2%大幅提高。不过,9月份汽车轮胎的半钢胎、钢胎开工率和高炉开工率均持续下滑,并且后两者跌幅较上月有所扩大,显示工业向好仍集中在上游。从需求端来看, 9月官方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年多以来的新高,新出口订单则回升至近三个月新高,原材料库存也开始转好,但产成品库存下降,表现出被动去库存的特征。再加上9月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多一个,预计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由上月的6.0%回升至6.7%。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工业增加值):

姜超:6%

连平:7%

刘海影:6.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平稳

经济学家们预计,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7.8%,持平于统计局公布的7月值(7.8%)。其中,朝阳财富刘海影给出了最高值8.3%,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低值7.2%。

连平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回升。1~8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分别累计增长2.8%、2.2%,虽然增速仍较低,但比上个月上升了1.3、0.3个百分点,有助于当前投资增长。近期,周频的中钢协综合钢材价格指数仍在上涨,9月初上升至118.63点,但9月后两周有所回落,月末为116.55点。从高频的主要钢材价格走势来看,中上旬都在延续上涨趋势,下旬有所回落。最近钢材价格出现飙升现象,不能表明投资需求的强劲,更多的是去产能和环保限产带来供给削减提振价格。这样的价格上涨缺乏真实需求支撑,波动性较大。9月全国水泥综合价格指数有所上升,全国水泥价格综合指数月末为112.26点,比月初上升3.8点。由于10月部分地区投资建设将停工,9月投资进度可能有所加快。预计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8%,三季度末有所回升,但增速低于二季度末。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连平:8%

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7.56%,较统计局公布的8月值(7.9%)下降0.34个百分点。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最高值8%,华融证券伍戈给出了最低值6.7%。

黄剑辉表示,近期各大中城市密集出台地产调控措施,包括银行降低房贷利率、监管层严控消费贷流入楼市以及多地限售加码等,彰显出决策层挤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加之土地成交已大幅下滑,房地产投资料将继续放缓。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

丁安华:7.8%

王涵:7.5%

外贸:贸易顺差较上月减少

经济学家们预计本周将会公布的9月全国进出口数据中,贸易顺差将由8月的公布数值(419.9亿美元)下降至403.18亿美元,出口同比值将由7月的公布值5.5%上升至9.28%,出口同比值则由上月的公布值13.3%降至12.55%。

李慧勇表示,发达国家的PMI对我国出口具有1~2个月的领先性,而8月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的制造业PMI均有所改善,外需仍延续向好势头。另外,8月的出口增速回落有部分基数效应的影响,从出口的环比季调增速来看,去年8月为2.4%,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9月出口的基数效应也有所回落。预计9月出口增速回升至9.5%,较8月回升4个百分点。进口方面,国内生产和投资将有所恢复,环保限产带来的国内供给缺口仍将对进口形成支撑,预计9月进口增速回升至16.2%。9月贸易顺差将回落至346亿美元。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贸易顺差):

黄剑辉:450亿美元

新增贷款:有所上升

9月30日,央行发文宣布自2018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经济学家们预计,9月新增贷款与社会融资总量均不会受该消息的影响,9月新增贷款将由上月数据(10900亿元)上升至11298.48亿元。

连平认为,从30城市商品房销售数据来看,9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仍难以出现明显回落。而对公贷款受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较8月有所减弱,9月地方政府债的发行量较8月可能少近1000亿元。金融去杠杆步伐尽管放缓,非银金融机构贷款仍会维持多月以来的负增长。而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表外融资转表内继续推动信贷增长。综合预计,9月人行口径新增贷款可能在1.3万亿元左右,信贷余额增速微幅回落至13.14%。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新增贷款):

王涵:12000亿元

周浩:12600亿元

社会融资总量:较8月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9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47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8月数据(1.48万亿元)有所下降。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大值1.97万亿元,工银国际程实、国经交流中心徐洪才和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最小值1.2万亿元。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社会融资总量):

祝宝良:1.97万亿元

M2:有所上升

经济学家们预计,9月M2同比增速将结束今年2月以来的下降趋势,由8月的公布值8.9%上升至9.04%。其中,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大值11.1%,华融证券伍戈、瑞穗证券沈建光和摩根大通朱海斌给出了最小值8.7%。

鲁政委认为,M2方面,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弱化,使央行外汇占款流失减少,对货币创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9月M2同比可能为8.9%,与上月持平。

8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9月预测(M2):

汪涛:9%

赵扬:9%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10月央行利率与存准水平调整可能性极小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20位首席经济学家们均认为,到2017年10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方面,虽然9月30日央行公布了定向降准方案,但该方案将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经济学家们认为10月期间央行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极小。

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0月将有所贬值

2017年9月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与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均上涨,分别收于93.24点和103.34点;月内涨幅分别为0.13%和0.1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9月份经历先升值后贬值,经济学家们预计10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贬值至6.66(9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369)。本月,经济学家们再次上调了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由上月底的6.78上调至6.66,这是年内连续第六次上调预期,意味着年末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较年初时(1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9498)上升4.17%。

程实认为,201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双顺差”格局在暂别三年之后再度回归。但展望未来,“双顺差”时代将一去不返,“小波动加剧,大趋势稳健”将成为中国国际收支的新特征。就季度而言,“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

方外汇储备:连续八个月上升

9月末官方外汇储备数据已在本周一公布,实际公布值为31085.1亿美元,超出经济学家们的预期(30964.06亿美元),连续8个月上升。

政策:稳增长与去杠杆的权衡

许思涛认为,未来最紧迫的核心议题在于稳增长与去杠杆的权衡。中国经济结构将继续调整(降低投资比例,提高消费比例),消费升级和技术推动将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在供给侧,企业和金融改革、产能调整、去杠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是重中之重。较高的GDP增速目标将为去杠杆带来过大的阻碍和风险,且相对低一些的GDP目标可提供更多施政空间。他认为,在稳定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可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预测与判断:年内不会全面降准

几乎所有的参与调研(除1位外)的经济学家都明确表示在出台了定向降准政策后,央行年内不会实施全面降准,将继续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9月30日央行公布了定向降准方案,该方案将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

潘向东认为,降准工具比较缺乏灵活性,且降准所带来的流动性全面释放,与当前“着力强实抑虚”“主动防风险”的指导思想相悖,同时,从社融数据上看,现有的MLF与逆回购等流动性调节工具可以较好解决流动性压力,当前经济并未失速下滑,资本流出压力可控,降准的概率偏小。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杨小刚
首页上一页...4567 7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