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警惕共享经济被“玩坏”(2)

2017-09-20 20:51:0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防止共享经济跑偏同等重要。网约车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第一个大热点,最初设定的是,甲开车上班,乙正好顺路,甲顺带乙一起,并收取乙认可的报酬,但很快这种共享模式就不再是网约车的主流。随着各大网约车平台不断补贴,加上不用交类似于出租车的“份子钱”,于是不断出现专职的网约车司机。辞职开网约车、外地人口涌入大城市开网约车,甚至曾经的“黑车”摇身一变成为网约车,比比皆是。

共享单车乱象不必多说,对交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渐渐盖过正面评价,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不少大城市已禁止在市区继续投放共享单车。

事实上,不论是“伪共享”频现,还是共享经济跑偏,资本的推波助澜影响不小。

这一年时间,让大众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资本涌入共享单车,早在今年3月,数十家共享单车企业聚拢了约60亿元的投资,来自腾讯、金沙江创投、红杉资本、DST等。随着资本涌入,企业之间大打“烧钱”式竞争,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边大量投放共享单车,一边实行免费骑行甚至骑车领红包。入局者多认为,虽然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企业的估值不在于车本身,最重要的是数据,先把用户收拢进来,得到用户的行为数据,后面的想象空间很大。今年3月,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估值不可谓不高。

这些既与共享经济精神渐行渐远,也浪费了社会资本,公司、用户乃至社会,最终都难以成为获益一方,由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已经损害到社会公众利益。

总体而言,以互联网、科技为依托的共享经济,不仅可以改善民众生活方式,也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肯定。但针对伪共享频现,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公共秩序甚至触及法律红线,则应及时纠正并积极引导。从社会公众、企业到政府,都有责任参与其中。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