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坛在陕西西安浐灞生态区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产城融合与园区升级”的主题展开讨论。王忠民在现场作题为“产业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的演讲,全程脱稿。
王忠民把产业、园区、城市用产业场景的概念串在一起,特别强调了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王忠民表示,从今天的产业视角去看“一带一路”,比如丝绸之路,是用丝绸这个产业定义了一条路的全球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路径;而就海上丝绸之路而言,瓷器、茶叶等当时占GDP占比最大的产业都在其中表现出自己的历史角色。
而谈到产业、园区、城市的关系,王忠民举了深圳开发开放的例子。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最小的公司、产业可以在深圳用十几年时间,催生出覆盖中国上市公司最高排行榜、消费品领域中最高覆盖率的(公司、产业),并且催生出单个城市最快增长速度。深圳成长为一个综合园区,无非是从产业到园区到城市的历史场景的变化。王忠民将眼光放回西安,他提出,当全球化、新的产业来临的时候,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否具备这样一个小企业,能够做起全球量级的产业场景?王忠民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产业场景,民间的产业定位、园区、城市发展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产品只要走向全球量级,就是一次全球化中产业生态、逻辑的变化。‘一带一路’带来的最大的启示就是,让一切不是区域的、国家的东西,变成全球的,根本逻辑是背后的产业氛围和产业升级的变化。”王忠民说。
王忠民还提出,为什么羊毛会出在猪身上?如果产业只是考虑自身挣钱,就只是交易的市场逻辑。而放眼当下的平台级公司,都不仅在一端挣钱,而是通过获得大的流量,找到其他的挣钱逻辑。比如把一切金融化加诸在交易之后,就不是在第一场景挣钱,而在其他场景中拓展。这个逻辑是“一带一路”最重要的逻辑。
“‘一带一路’不仅是贸易的,而是和其他民族一起生活,实现互利共享。透过‘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让社会、政治和其他逻辑都可以展现。” 王忠民说道。
在演讲过程中,王忠民还谈到了对当下大数据产业的理解,并将大数据产业的根本逻辑抽象为零一结构,认为其与中国古代的周易有相通之处。“大数据是让所有的东西抽象为简单的零一结构;让历史的初始数字和当下的即时数字融合到整体架构中,这些无数个云计算、区块链架构结合,实现结构最优、传递最快;由此,产生新的算法,让最终算法成为产业逻辑而爆发出市场应用的发展。那么,这个产业场景在哪?其实可以在《周易》这本书中找到。就是把握变的逻辑,做到最极端的抽象化;‘阴阳’就是零一结构。把即时变化、历史变化穿透起来,找到变的逻辑。然后把各种算法再结构化出来,就是大数据、区块链最早的产业场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