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六本书帮你更懂《中国有嘻哈》火爆的秘密

2017-09-18 14:24:0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成为综艺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赢家。上线4小时点播量突破1亿次,总播放量超过24亿次,节目不仅捧红众多中国年轻rapper,刮起一阵hip-pop风,也让嘻哈文化借势完成从小众亚文化转向主流文化的逆袭。

就在《中国有嘻哈》进入最后总决赛的时候,著名文化人许知远在节目《十三邀》中与马东的“尬聊”,也在网络上成为热点文化现象。很多人看了许知远的采访后,都在嘲笑他的矫情与不合时宜,认为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许知远,其实并不比一手打造了《奇葩说》的马东更精致和高雅。

《中国有嘻哈》的爆火和许知远的“尬聊”背后,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公共舆论中的又一次分歧,就像当初著名的“大蒜”与“咖啡”争论一样,类似争论每隔几年总会在舆论场上引燃一次讨论。

以下六本书,或许可以帮助了解《中国有嘻哈》火透整个夏天的同时,更好了解背后藏着的一些“火锅底料”。

《嘻哈美国》

尼尔森·乔治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如今在中国火起来的嘻哈文化,是典型的舶来品。

诞生于黑人贫民街区的嘻哈音乐,从激进的社会变革到抗争意识,从帮派文化到兄弟情谊,其精采程度及对抗的意识,完全不会输给白人主导的摇滚音乐。

在《嘻哈美国》中,美国黑人流行文化的编年史家、资深记者纳尔逊·乔治呈现了hip-hop的立体图景。作者讲述了发生在唱片的公司办公室故事,关于黑人青年文化与大众媒体发生碰撞带来的社会改变,关于黑人青年被挖掘成为创作者和消费者的过程,还有广告主、杂志、MTV、时尚服饰公司、啤酒和软饮料制造商以及像时代华纳这样的跨媒介巨头选择拥抱嘻哈文化的故事。

尽管中国是否有真正的嘻哈文化还值得商榷,但书中关于美国嘻哈歌手成名后商业化的过程,目前也正在中国发生。

《嘻哈这门生意》

丹·查纳斯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06月

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一部美国嘻哈文化发展史。

一种来自纽约南布朗克斯和哈勒姆的街头音乐,如何在四十年间发展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性产业?作者记录了Jay-Z、Beastie Boys、The Notorious B.I.G.、Puff Daddy等嘻哈巨星的崛起,如饥似渴的街头贩子、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具有远见卓识的经纪人,以及精明的公司经理等,他们的商业头脑将一种属于边缘的、城市亚文化的音乐,打造成为一种独特的主流流行文化现象。书中故事里有鼓舞也有背叛,也有史诗般的奋斗中谁输谁赢。

作者丹·查纳斯(Dan Charnas)是嘻哈乐界资深作家。他在职业生涯中,曾担任过唱片公司星探、唱片推广,亦为多家媒体撰稿,是帮助推动了嘻哈乐媒体报道的重要作者之一。

关键词:中国有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