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关于宋氏家族,或许到可以写一本新传记的时候了

2017-09-16 12:20:0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的所有传记中,美国知名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1985年写成的《宋家王朝》(The Soong Dynasty),无疑名气最大、争议最多,也最畅销。2017年8月,中信出版社把该书重新翻译后,又取了个全新的名字《宋氏家族》再次出版,这也是中国大陆出版社第四次出版此书。

西格雷夫在书中写到,数千页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务院的绝密文件材料显示,亚洲“龙夫人”宋美龄三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无限荣光背后,是蒋介石及她的家族花费巨额金钱在美国操控舆论的结果。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这个东方家族一直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

《宋家王朝》32年前一问世,旋即轰动美国,也颠覆了蒋介石在美国的公众形象,时年88岁的宋美龄不得不亲自发文辩驳。此后,西格雷夫甚至收到了匿名死亡威胁,从此过上隐居生活。

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在谈及此书时提醒,西格雷夫首次从家族史的角度切入宋氏一门兴衰,固然是非常好的选点,但作者当时并没能看到重要当事人的一手原始档案,所以这部传记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局限。

新版有删节

尽管西格雷夫不问世事多年,但他为宋氏家族作的传记一直是出版界争抢的香饽饽。1985年,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轰动,宋美龄专门给蒋经国发电文澄清,蒋经国不许该书在台湾地区出版。此后,台湾当局还组织多名台湾学者联名在美国各大报纸刊登反击文章。谁知,这些举措却大大刺激了美国读者的阅读欲望,一连好几个月,《宋家王朝》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都高居榜首。英文版传到中国香港和东南亚一带后,同样也备受追捧。澳门星光书店很快就推出了繁体字版,封面上还赫然标明是“全译本”。

《宋家王朝》的大陆简体版最先在1985年7月出现。当时,新华社参考资料编辑部编译了一本《宋家王朝和对它的评论》,鉴于当时在美国引发的舆论地震和台湾当局的激烈反应,后面还特别附录了美国媒体、学术界对该书的评价,引用的评论者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时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东亚图书馆馆长的马若孟等。但这本书只是以内部读物的形式在小范围内流传。

《宋家王朝》真正在大陆扩大影响,是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后。1985年初夏拿到英文版,为了趁热打铁推出,该社紧急组织了包括吴壬林、于永安、于中青等在内的12位译者,加班加点分章节翻译,短短3个月就把翻译完工,并于1986年率先出版。

两年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又紧跟其后,把书名改为《宋氏家族秘闻》再次出版,这次译者“压缩”到只有考夫一人。

1998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又第三次出版该书。书名重新改回《宋家王朝》,英文名则改为“The Sung Dynasty”。与前两次相对低调的封面设计不同,这次出版社在封面处理上下足功夫,在顶端醒目位置上写有“本世纪最杰出的家族传记”字样,再配以倪桂珍、宋子文、宋氏三姐妹和她们各自丈夫的多幅照片。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藏有1985年版、1986年版和1998年版的《宋家王朝》。但在中文书刊外借室,只能借出1986年版。

对比1986年版《宋家王朝》可以发现,最新出版的《宋氏家族》中,译者孙文龙在字句选择和组织上明显更加克制、平和。先前版本中西格雷夫有些关于孙中山的评论,在新版《宋氏家族》中也删除了,比如“孙的头脑空想,行动圆通,稍有超脱,所以他一直活了下来”等。

宋子文并非“世界首富”

西格雷夫以“爆料”的方式,重点解密了美国政权与宋氏家族的关系,家族人物、生活细节的描写也很生动形象。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的经典总结,就出自西格雷夫之手。“这本书当时之所以引起轰动,主要是满足了美国人对国民党高层内幕的好奇。”文史作者杨津涛评论说。

书的后半部分,西格雷夫尤其花了相当笔墨谈南京国民政府如何操纵媒体,进而影响美国政治。他根据在美国查阅的材料发现,1946~1949年间,国民政府花费了6.54亿美元来炮制蒋介石反共斗争的系列文章;盛情款待美国和远东地区的报社编辑和记者,平均每年花费超过2亿美元。此外,宋氏家族还和奥克兰市著名报纸《论坛报》关系非常密切,而这份报纸的老板正是华盛顿特区最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之一。1949年,蒋介石政权垮台后,宋氏家族又操控“院外援华集团”,继续对美国对华政策施加影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吴金平在《院外援华集团与中美关系》一文中也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院外援华集团”的核心是“百万人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几次将宋美龄定为封面人物的《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

吴金平说,平时“百万人委员会”的任务是使美国公众记得已经垮台的“中华民国”,重点任务则包括:反对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阻挠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确保美国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等。作为冷战时期美国最有力量的政治压力集团,它的院外活动非常成功。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该委员会才销声匿迹。

不过,西格雷夫认为,此后该委员会改头换面,“仍在到处游说,煽动民众支持台湾当局”。

在《宋家王朝》中,西格雷夫还描述了宋氏家族的奢靡与腐败,如何在“二战”期间借机鲸吞美国援华物资,在权倾一时的同时富可敌国。比如他几次提到宋子文的个人财产,说1949年后,宋子文在美国“疯狂地从事石油股票、期货和其他新技术行业的业务”,“靠着不懈的努力,他赢得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声誉”。

但宋子文去世后,其后代公开的宋子文档案却与西格雷夫的结论相左。2008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根据宋子文档案合著了《宋子文和他的时代》,其中对包括西格雷夫在内的一些说法间接予以澄清。书中公布了宋子文生前三份亲笔记录的个人资产统计,时间分别是1940年、1943年、1968年。其中1968年,宋子文名下资产合计约135万美元,妻子张乐怡名下资产约为113万美元。夫妻俩的资产加起来当然身家不菲,但肯定算不上“世界首富”。

“现在网上有些关于宋美龄生活奢侈的段子,源头也来自西格雷夫的书。”杨津涛说,最有名的一则是,书里写1942年宋美龄访美期间,白宫管家阿朗索?菲尔德说每天她的床单要换四五次。后来,宋美龄也专门给蒋经国发电报自辩:“在二十四小时内只睡一次,其他时间均有节目会客,与罗总统谈话焉,有睡五次哉?”

杨津涛还查过,当年访美时,宋美龄给宋霭龄发了一封电报,也可以侧面印证“每天换四五次床单”的说法站不住脚:“妹演讲、宴会之程序当极辛劳,当经为国家加强邦交而增光荣计,当尽为之”。

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

作为记者和传记作家,西格雷夫显然深谙人物命运的叙述手法,描写扣人心弦。他把宋氏家族崛起的传奇大幕前移到1875年,9岁的贫寒小子宋耀如渴望接受美式教育,从在波士顿开茶丝店的舅舅家逃走,大胆登上一艘轮船。

宋耀如运气很好,遇到一位好心的琼斯船长。下船后还带他去教堂接受了洗礼,于是有了教名查理?宋。在教会的帮助下,宋耀如又被参加过南北战争的大英雄卡尔将军收养,长大后送到三一学院上大学(现杜克大学达勒姆男子本科院校)。可以说,1875年的这次出逃彻底改变宋耀如的命运,也让他成为王朝最重要的“奠基者”。

“在西格雷夫之前,关于宋耀如的研究并不多。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比较详细,也很精彩,把他的远大见识、多重复杂身份都写得很清楚。”雷颐说,“了解民国历史,绕不开宋氏家族。但以前都是单个的人物研究,西格雷夫第一次把个人与家族史结合起来。他们家族中每个重要人物在历史中都起这么大的作用,这种家族确实也很少见。”

但雷颐认为,对于宋氏家族,还应该进一步深思的是,家族第一代的宋耀如夫妇都不是显赫之辈,但他们为什么能快速崛起?“从前中国历史上的世代大家,即便政权更迭后依然可以延续很多代,比如明清时江南的庄氏家族。但横空出世的宋氏家族不一样,1949年后,不管是在台湾地区还是在美国,第三代开始都沉寂了。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大转型和变革中,财富权力都重新洗牌时,才会出现这种家族。宋耀如当时抓住了机会,而且他也做对了。”

西格雷夫对宋氏家族史的描述,到1981年宋庆龄去世就戛然而止,第三代以后的情况很少提及。“家族中最辉煌的明星去世后,子女为什么黯淡下去?这是作者写家族史时更该研究的,遗憾的是他没有。”

雷颐还认为,西格雷夫写《宋氏家族》时,大量引述了英文材料,当时与宋氏家族研究密切相关的蒋介石日记、宋子文档案等重要一手材料都没有公布,不可避免地有很多时代局限。“历史现象可以不断研究,30年来新档案、新材料的发现,对那个年代的态度也越来越客观。比如中国大陆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承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后来也肯定了宋美龄在抗战,包括中国空军建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2013年,宋氏家族第三代、宋子安次子宋仲虎在复旦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时,主动公开提及过“孔、宋拥有巨额家产的谣言是如何开始的”。他还说到2003年,姑妈宋美龄去世后,许多讣文中有“诸多不准确、具有误导性的地方”。当时,宋仲虎给很多知名新闻机构写过信,但没有收到任何回音。这次碰壁让他意识到,“身处政府高位的人总是容易被怀疑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彻底的透明公开”。

此后,宋仲虎鼓励家族成员将先人的资料移交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里面的地下室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档案保存技术。2004年,胡佛研究所首先迎来记录时间长达43年的蒋经国日记,但日记内容目前尚未公开。2006年,第一批蒋介石日记正式对公众开放。2008年,宋子文最喜欢的外孙冯英祥把宋子文2000多份重要文件移交到胡佛研究所,随后档案也全面公开。2010年,孔祥熙档案中文件保存状况比较好的51盒,也正式对外开放。关于宋氏家族,或许到了可以写一本新传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