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对外资有戒心?欧盟计划严筛重点领域投资

2017-09-14 22:44: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中国企业未来在欧盟投资能源和电信等重要基础建设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网络安全这样的关键技术领域是否会加倍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13日在年度盟情咨文中透露的信号并不令人乐观。当天,容克在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总部提出了旨在防范非欧盟国有企业在欧投资激增的“欧盟投资筛选框架”(下称“框架”)。

容克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发言充满了火药味,称欧盟不是“幼稚的”自由贸易者:“如果一个外资国有企业希望购买欧洲港口,部分的能源基础设施或国防技术公司,必须在具有高透明度、经过审查和论证的情况下才能获批。”

基建和关键科技成监管重灾区

虽然欧委会尚未正式公布上述“框架”,但根据流出的草案文本,上述领域都在计划审查范围之内。简言之,该框架草案核心提议有三:第一,需要评估对能源和高科技等敏感行业的收购是否会引起国家安全争议;第二,对欧盟外企业收购盟内企业将引入“反规避”条款,打击借壳收购,并计划针对跨境收购建立欧盟内信息互通框架,共享敏感收购信息;第三,甄别参与敏感的欧盟资助项目公司的外国收购案例,计划在法律框架内列出一份清单。 德法意三国随后在联合声明中迅速对容克的此项建议表示欢迎。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一向鼓励和支持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尤其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希望各方一起努力,为相互开展贸易和投资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良好环境。

长久以来,欧洲有一种观点认为,比起拥有外资审查机制“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美国,欧盟的外资审查手段太匮乏。原因在于:首先,欧盟的建立脱胎于自由主义,审查外资与创建者理念背道而驰;其次,根据欧盟现有法律,安全事务和一部分投资政策权限归属于成员国,有关外资审查的事务主要由成员国单独决定,大部分成员国并不愿意将此权利上交给欧盟。因此目前欧盟28国中,仅有13个欧盟成员国设有负责审查收购和投资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