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概涨势仅靠“借东风”?基本面和汇率才是两大砥柱(3)

2017-09-14 09:23:2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据观察,虽然近月来中概股涨幅一路攀升,今年年初中概回归政策缩紧后,各家有初步意向私有化的中概公司以及在私有化途中的中概公司,大多或驻足观望,或停滞不前,或从借壳转向排队IPO等,却都未有实质性的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私有化意向但尚未达成私有化的公司而言,美股价格普涨带动中概股价格的飙升,正在不断推高私有化成本。

王昕杰亦表示,中概股回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估值,市盈率比例越高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融资空间。然而美股在过去一两年的上涨中减小了两市市盈率和估值水平的差距,因此回归的动能会相对几年前减弱。同时,IPO和政策的变化和借壳的难度增加也会增加回归之路的难度系数。

但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冯诚则认为,虽然此番上涨使美股与A股的价差区间缩小,但两市估值差依旧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套利空间,同时鉴于美国市场上依旧存在打压中概股的力量,中概股私有化的动力并未见减。

冯诚表示,相较科技类轻资产股票,制造型企业更青睐回归。“虽然百度、阿里在美市值已经较高,但是依旧达不到国内上市的一些基本标准,而一些制造型的企业的利润和财务状况更符合A股上市条件,在美反而受到做空中概股的力量掣肘,或股价相较而言并不活跃,或估值低于行业均值。”

此外,虽然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屡创新高,美国市场的整体股价也水涨船高,但对于这些传统行业的中概股而言,很难受到普涨的带动,个股即使受到大盘的推拉,上涨幅度也相对有限。反观国内,股价高估值的市场情况并未发生改变,相关企业回归后的同行业估值较在美上市时依旧有可观的溢价空间。因此对于这些传统制造业(太阳能、光伏、电能等资源类)回归依旧是趋势。

关于处在回归道路中的中概股,冯诚进一步建议,没有拆vie结构的中概股,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美股市场,避开本轮成本上升,而对于已经拆了vie结构的中概股企业,可选择由国内的重组方接盘,或者排队IPO。

“目前重组和排队IPO从时间成本的角度出发,实际差别不大。以分众传媒为例,回归途中曾由原接盘方宏达新材后换成七喜控股,换壳源于重组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IPO虽然条件苛刻且尺度分明,但是论及对财务成本和时间节奏却更可控,因此确定回归的企业选择IPO路径的概率依旧较大。”

冯诚进一步表示,美股大盘上涨的因素有很多种,而这些因素尚不能阻止中概股企业回归的步伐,且未来回归之路的监管会逐渐放松是企业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达成的共识。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