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央部署提升质量行动,促消费升级

2017-09-13 23:15:0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消费需求正在外溢。据统计,2016年近50万人去海外就医。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如何用“中国制造”留住民众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主攻民生,解决外溢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13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表示,《意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在我国质量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该文件多次征求各界意见,经过40多个部门会签一致同意。”

中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产品体系,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行销全球。支树平认为,即便如此,也要看到事实,中国的许多产业产品是拼规模、拼速度拼出来的,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央一直在强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进而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告别短缺经济之后,老百姓对衣食住行的追求明显提高,质量需求也明显提高。相比之下,质量供给的短板就日益凸显。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支树平表示。

《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实践证明,转型发展必须从质量着眼、从质量入手。要去低端产能,就要有基本的质量标准作为门槛;要迈向中高端,就要有较高的质量标准去引领。所以,提升质量是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盯住了这个突破口,抓住了这个抓手,就会把我国经济推向中高端。”支树平说。

支树平称,此次质量提升,瞄准产品、工程、服务三大质量,细化成八个重点领域,包括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建设工程、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对外贸易等。这些领域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意见》称,要利用七大举措保障质量提升,包括质量攻关、质量标准、质量创新、质量管理、质量监管、质量品牌、质量共治等方面,其中有很多实招硬招新招。《意见》还单列一部分强调“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快构建高水平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及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为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基层难题

提升质量,终究要落在基层,而这些却又让支树平有些担心。

“质量提升最终是要落到基层的,因为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如果落不到基层,质量提升行动就会大打折扣。现在市、县质量机构建设出现一些新动向,基层在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少市、县把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组合成市场监管局或者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应该说进一步明确了市、县政府的监管职责,也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量,提高了执法效率,效果正在显现。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倾向,特别是对照中央文件看有一些差距,质量工作在基层有边缘化的倾向。多个部门合起来后,一个倾向是注重安全监管了,比如食品药品,还有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监管确实加强了,但是反过来对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就不够重视,包括人员配备、经费安排上就有弱化的倾向。”支树平表示。

而同时,作为质量基础设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有弱化倾向,世界银行发了两次专题报告就讲质量基础设施,甚至指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但是在中国目前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支树平说:“我们有一个调查,在基层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中,独立设置质量机构的仅占四成,独立设置计量、标准化工作机构的只占48%、46%,设立认证认可监管机构的更是低至29%。对此,我们确实感觉到很忧虑。不管怎么改革,质量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质量提升,包括质量基础设施,这些更要加强,不然的话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而在质量监督过程中,打假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但是支树平表示,“打假工作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意识,甚至有一些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比如,今年查处的西安地铁电缆中的奥凯公司所用的电缆,就是典型的假冒伪劣,所以就要严厉打击。此外,有的地方还是有保护主义的倾向,不愿意曝光,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借助《意见》,进一步加大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任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