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人民币汇率预测为何错得离谱

2017-09-12 20:52:0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与去年甚至今年初大多数人担忧人民币贬值、外汇管理部门加强资本管制以防止大规模资本流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个月人民币走势出乎意料地涨势如虹。9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突破6.5,创2016年5月12日以来的新高。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5%,这使得不少看空甚至做空人民币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与今年人民币波澜壮阔表现相呼应的是,去年市场上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辩论异常激烈。但与当前的乐观声音大相径庭,去年甚至今年初支持人民币会持续贬值的观点占据主流。在巨大的人民币贬值压力下,央行甚至不得不通过加强资本管制以应对大规模资本流出的可能。

而在有关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几轮争论中,笔者一直是为数不多的坚持人民币没有必要以及也不会一次性大幅贬值的人士。这一判断现在得到了验证。

回顾这次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论,笔者不禁反思,为何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市场人士甚至不少曾收益颇丰的海外对冲基金都站在了如今事实的反面?人民币汇率预测错得离谱的原因究竟又是对哪些形势的误判造成的?

笔者大概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点:

第一,对美元走势的误判。

在笔者看来,过去两年,人民币之所以面临较强的贬值预期,最主要原因在于美元走强。细数近两年的屡次汇改,很多情况下是央行出于对美元升值的担忧,提前防范人民币大幅贬值预留政策空间的考量。如2015年“8·11”汇率改革是在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考核的关键时刻,也是美联储开启历史性加息之前资金回流美国之际;2015年底央行发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一篮子货币指数是在美联储加息临近之时;2016年底央行加大资本管制措施与年底美联储加息临近相关。而今年6月央行修改中间价公式,加入逆周期因子,在笔者看来,亦是央行对可能出现美元升值前景的提前防范。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美元走势的把握是否准确。与一般经济学理论不同,笔者在2016年1月梳理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联储7次加息周期后美元的走势,发现美元并非呈现的是由于息差的变化影响资金流入、进而推高美元的态势,反而大概率是走弱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