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绿变金”模式日趋成熟:贵州江口发展文化旅游实现生态减贫(2)

2017-09-11 17:34:0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孟广芹介绍,近年来,贵州省加强了保护地建设,先后建立自然保护区122个(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10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梵净山和茂兰两个自然保护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目前,贵州省境内85%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90%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江口县是武陵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云告诉记者,目前,当地正在实施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园林化、信息现代化的“一业带四化”发展战略。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生态旅游,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提供了直接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减贫。

数据显示,江口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20482.59公顷,活立木蓄积674.3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56%,有“天然氧吧”美称。

2016年,江口县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13866元、3918元增加到25309元、7805元。2014年、2015年在贵州省10个生态重点县增比进位中均排第2位。

江口县投资促进局局长罗兴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梵净山负氧离子每立方米达到12万到18万个,是生产氧气罐头的好地方。为此,江口县已决定投资6亿元,建设梵净山空气罐头(负氧离子)研发与生产项目,同时开发建设的还包括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区、以梵净山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及实景演出基地项目等。

贵州省黎平县上少寨一派青山绿水的景象。摄影/章轲

贵州省贵定县街头竖立的脱贫攻坚、保护生态的标语牌。摄影/章轲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