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六本书让你思考大学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2017-09-11 12:11:0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几天,大学新生入学了。在所有大学的校门、教学楼和宿舍最常见的,是欢迎新生的横幅、海报和板报。刚播完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前半部分,细致讲述了1990年代初,北京几个大学生的军训生活。铁皮饭盒、集体宿舍、操场的集合号,还有这些穿着迷彩服的少男少女之间发生的故事,激起了很多人对大学时光的回忆。

在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大学算是一个。无论是大学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还是它在整个社会中承载的巨大功能,都激起了学者们的审视和思考。借由学者的书写,我们可以重新反思自己在大学走过的路,以及它的意义。

《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陈平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西南联大精神,某种程度上,一直被视为中国大学精神的代名词。那里被塑造为一片学术净土,充满人性魅力和学术自由。此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写作,四篇讲稿编辑而成的书中,讲述了抗战时期大学内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精神与关于它的传说。借陈寅恪、吴宓、朱自清、潘光旦等联大教授抗战时期的旧体诗创作,以及朱自清、闻一多的学生们对导师的回忆,展现当时那批学生在西南联大的经历。

虽然主题是“中国大学”,但西南联大是陈平原书写的主体。当年迁往内地的大学占据全中国高校的绝大部分,但因为西南联大集结的人才最多,留下的史料最全,因而最受关注。

《大学的改造》

费孝通 著

商务印书馆2017年6月

此书记录了1950年代中国大学的一段历史,兼具宏观与微观。建国之初,为适应新形势,大学在管理制度、高考、教学、学制、教师转型和医疗互助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造。《大学的改造》是费孝通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期间完成的论述,包含着他对大学转型的思考。如今,借由此书,人们可以看到政治环境对大学的巨大影响,以及大学由此做出的诸多主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