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投行告别过度激励时代:内控指引带“紧箍咒”

2017-09-10 21:11:0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投行界戴上内控“紧箍咒”,投行人员引以为傲的高收入将受到挑战。

9月8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称,近年来投行类业务快速发展,行业中普遍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风险”,要着力解决业务活动管控不足、过度激励等导致投行类业务风险产生的根源性问题。

在《指引》的规定下,投行团队的收入将不再直接和项目收入挂钩,奖金不再一次性发放,发放年限也不得少于3年。投行人士表示,这使得投行人员与项目之间不再是“一锤子”买卖,拿钱走人而将风险留下的情况将有效改善。二者的利益被长时间绑定加大了投行人员对项目从承揽到后续管理的负责度。

《指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实效?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投行风控和业务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指引》发挥实效的最大障碍则是投行部门要冲业绩。而证券公司投行部要真正落实合规和风控,这势必要‘砍’业绩、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同时,《指引》对投行存在的内控问题产生了震慑作用,促使人员更加注重合规和风控。”

风控缺失的怪圈

近年来,国海证券萝卜章案、西南证券所涉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案等诸多实例无不反映出目前券商投行业务内控环节仍存在问题。

在此背景下证监会研究制定了《指引》,并于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9月8日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随着投行类业务快速发展,行业中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风险’,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执业质量良莠不齐、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脱节等现象,影响了投行类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投行承担着对公司尽职调查职责。但当前市场属于买方市场,投行竞争激烈,部分券商存在盲目争取项目、争取过会的问题,这使得上市公司质量容易出现问题,譬如造假上市,从长远看这将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的风控缺失俨然形成了一个走不出去的“怪圈”。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投行风控和业务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型券商和小型券商风控体系不同,部分小型券商为冲排名、规模和业务,只能降低风控——大券商干不了的事情它们都可以干。风控越松,项目越顺。依靠风控换名次,部分券商站到投行业务上游时就把其他券商‘比下去了’,为力争上游,‘落后’的券商也随之放松了风控标准,这就形成了一个劣币驱除良币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