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业内人士称ICO叫停只是开始 虚拟货币监管措施将出台

2017-09-05 09:11:2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密集传闻过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虚拟货币首次公开发售)终于迎来了官方定论:属于非法行为,应当立即停止!

央行4日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六部门发布的《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下称《公告》)称,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并称,《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ICO此前交易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比特币为主的虚拟货币今年价格暴涨。《公告》发布后,各类虚拟货币应声全线下挫。比特币从28500多元持续跌到26000元后才有所企稳。截至4日20时30分,比特币当日跌幅超过4%,莱特币、以太坊等则大跌逾10%,超级现金Hshare(HSR)大跌近60%,OmiseGo(OMG)跌逾20%。

截至4日22时51分,各类虚拟货币依旧全线暴跌(截图来源:火币网APP)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监管对ICO“一刀切”在意料之中。国家已多次强调要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而ICO则已经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另有接近决策层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告》只是开始,未来还将发布针对虚拟货币监管的后续政策。

“一刀切”合情合理合法

国内近期掀起了一股ICO热潮,自监管层8月以来频发风险提示后,各方对于ICO将受到监管的猜测就没有停止过,讨论的焦点在于,ICO是否会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监管是否采取“一刀切”?如今,一切尘埃落定。

央行《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与此同时,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