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奶牛养殖企业困局待解(2)

2017-09-04 23:39: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从整个乳品行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上下游跷跷板行情加剧。上游养殖亏损一片,下游成品奶企尚能维持稳定增长。

以国内两大乳企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为例。蒙牛乳业(02319.HK)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达到295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4%至18亿元,。伊利股份(600887.SH)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5%至33.7亿元。

为纾解经营困境,有不少奶牛养殖试图往下游成品奶突围,但突围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现代牧业液态奶产品业务的收入同比下滑38 .19%至4.05亿元;中国圣牧液态奶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4.14%至6.97亿元。

对于液态奶业绩下滑,现代牧业称,是受业务及品牌奶市场交接的影响。今年6月16日,现代牧业与蒙牛初步签订了框架供应和加工协议,并今年5月起由蒙牛负责公司的自有品牌奶销售和分销事项,而公司则更专注于上游生产方面。

这背后跟生产、市场营销、渠道销售等不具备竞争力等有关。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乳业是一个高度严格分工的行业,上游染指下游,是外行。”

整个奶牛养殖行业何时能脱离困境呢?这是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然而,目前多数人的预判仍不是很乐观。

行业要走出低谷,可能还有一两年的时间,王丁棉表示,“去年国家对蒙牛、伊利这些大型乳企的财政补贴累计达到20亿元以上。如果把这些资金作为饲料补贴,转移到上游民营奶牛养殖企业身上,不仅有助于减轻奶农的经营负担;而且对整个行业的提振效或更加明显。”

“国内奶牛养殖成本偏高带来的奶价偏贵问题,导致原奶不具备竞争优势。如果国家在相关产品标准不进行严格设限的话,这种进口原料奶粉对国内原奶的替代现象,短期难以改变。”宋亮直言表示,其也建议国家要对现行的乳品以及原奶标准进行修订升级,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同时大力推进以巴氏乃为代表的低温奶的发展。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