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探访在建中的“华龙一号”:设备国产化率超八成

2017-09-04 16:23:0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帕卡”刚过,8月29日的防城港大雨倾盆,工人们按工种类别身着不同颜色的安全帽、挎包和工作服,正在数十米高的核岛筒体内平台上,绑扎钢筋、焊接结构件……

这里是我国“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之一的广西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核岛工程的施工现场。防雨布下的一切井然有序,等筒体建好、穹顶吊装后,核反应堆就将永久进驻。

用“魔鬼焊接”保障质量

核级焊工,这是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频频听到的一个新词。杨运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华龙一号焊工培训学院”里参加焊工技能比赛。已经从事20年焊接工作的杨运兵现在是中建二局防城港核电项目钢结构队班长,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就参与一线施工,焊接一次合格率高达100%。

要进行核岛钢衬里施工,《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是必需的,杨运兵和他的班组去年就承担了为许可证续期的模拟件焊接考核任务。

模拟件焊接工艺要求高,焊接温度140摄氏度,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还要控制焊接造成的变形。工艺要求也极为严格,变形的尺寸误差允许范围不能超过3毫米。

“偏偏板材又厚,模拟件的空间又非常小,身材胖点的焊工连钻进去都成问题,更别说蜷缩在里面去焊接各个位置的焊缝了”,杨运兵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恰逢夏天,焊接产生的热量在狭小的空间里散热更慢,那时候焊接时隔着面罩,脸还是被烤得发烧,喝进去的水都变成汗出来了。”

拿到许可证只是第一步,实际施工中的要求更为苛刻。中建二局防城港核电项目金属实验室主任蔡宴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正在进行钢衬里施工的3号机组,一万多平方米的钢板全部要通过焊接成形,把这些钢板平摊开来,能铺满一个半的标准足球场。这么大面积的钢板中,如果出现1.5毫米及以上的单个气孔,或者针尖大小的连续气孔,都属于不合格。”

1.5毫米的气孔肉眼很难分辨,为此,核级无损检测及理化试验人员要给每一条焊缝拍X光片,就像人们体检一样,然后用专业仪器检测焊缝是否有气孔存在。

而存放核燃料的不锈钢水池钢覆面的焊接要求更是“变态”——0.5毫米以上的气孔都不行。“因为核燃料是存放在硼酸池里的,钢板长期直接跟液体接触,所以要求更严格。”蔡宴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