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富士康入主一年后,夏普发力8K和物联网,还要做内容

2017-09-04 09:04:3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夏普的进攻战

富士康入主的一年时间,夏普经历了一系列的重振措施。尤其是它在电视市场发起的价格战,招致行业的质疑——低价救市、产品低端化、低价冲量。

对于价格战一说,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陈振国予以否认,“郭台铭董事长当时把夏普在中国的责任交给我以后,告诉我是一个价值的提供者,不是一个价格的破坏者,你们可能说,你好像在杀价格,我不承认。”

不可否认的是,洋品牌低价格的确给夏普电视销量带来了反弹,在中国大陆电视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超过10%的情况下,奥维云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夏普电视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上升93%。

但要想让夏普重回主流品牌市场,低价之外夏普必须在高端市场同步发力,这也是当年巨资收购夏普时郭台铭对夏普提出的三个要求,“要进行持续的研发保持夏普在显示界的领先技术,将这些技术进行商品化或市场化,并通过不断努力让夏普重新回归市场第一位置。”8K业务便肩负起这样的任务。

事实上,早在2015年CES展上,夏普、三星、LG都曾展示过8K电视和解决方案,但并没有产品真正进入消费市场,除了很难将价格降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能够量产8K电视屏的厂商少之又少。

作为面板大王夏普+富士康组合是最有可能解决这一产能问题的厂商。“显示技术是夏普的核心,在HPC(高性能计算)、储存我们领先,这本来就是富士康的强项。”陈振国向第一财经表示,今年3月份,富士康与夏普联合在广州增城投资610亿元建设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8K液晶面板计划将于2019年投产。

破解

想要将8K进入产业化、商品化,所需要的资金远不止600亿元。

“整个8K的推动并没有具体的预算数字,这个数字估也估不出来,因为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陈振国说道。

当下4K液晶电视的片源还远没有达到预期,超高清的片源依旧是稀缺的,即便8K的显示技术走出实验室,内容这块硬骨头并不好啃。

8K技术对于影像的拍摄处理器等硬件有着严苛的要求,尤其是摄影器材分辨要达到三千多万像素,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摄影器材并不能满足8K的视频技术要求。除了拍摄器材投入外,要想搭建整个8K生态链,需要更多的内容商采取8K的拍摄技术。

从传输角度而言宽带条件也是一大挑战,像素多、数据量大所带来的传输、存储压力是传统电视信号难以承受的。 2020年东京奥运会NHK计划全面启动8K直播,在目前每日的试播中采用的还是卫星。在业界看来8K搭配5G技术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5G技术也仍在突破之中。

陈振国则表示,“8K技术的门槛不是显示屏技术本身,显示技术其实其他品牌已经出来了,整个8K的生态门槛很高,硬件是我们的强项,但在软的部门,尤其是内容制作我们是外行。”

在他看来,整个生态体系需要三个整合,首先是从内容制作、剪辑、存储、转换到传播的产业链整合,第二是横向产品线整合,覆盖和屏幕相关的,从电视到手机平板、Notebook相关的一系列产品线整合。第三是从原物料到整个产品之间垂直供应链的整合。

显示技术投入之外,夏普与日本影像机器厂商ASTRODESIGN合作,共同研发可支援8K的影像系统,据悉2017年底将会有一款8K摄像机问世,将40公斤重的设备浓缩到5公斤,做到可以手持拍摄。

据陈振国透露,夏普内部也在启动一个项目,即成立一家影视公司,投资拍摄内容产品。

“因为价格、播放制作以及内容资源问题,当下在家中使用会打一些折扣,8K对应的是大数据,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在商用,尤其是医疗、精密工业制造、教育等行业。“奥维云网副总裁董敏告诉第一财经。“目前中国大陆每年约有5万台专业医疗显示器销量,应用于诊断、手术、会诊,70%以上是2M或3M以上的像素,60%以上的尺寸集中在21.3和21.5寸,随着智慧医疗推动,8K医疗显示器会比较有前景。”从目前夏普锁定的8K八大应用场景来看,也多涉及安防、财产交易采购、健康、教育、环保汽车等2B场景。

当Oled和量子点阵营依旧处于技术之争,夏普是直接略过这两个市场押注于8K,也有意借助技术来巩固自己的话语权,并掌控产业链的上下游,找机会赢得未来市场。

“不管是OLED还是量子点技术都是基于4K基础的解决方案,4K应当是在40寸和55寸之间会有一段存活期,但54寸以上的大尺寸很快会被8K取代。”陈振国说道。

其实,早在2015年CES上,夏普就推出的一款8K高清电视,85寸售价85万,从技术试验到大众消费市场降低至68888元,但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有桥曾预测,“2017年是8K元年,明年会有高端质量、有娱乐性的内容出现,但是整个行业,8K要想变成普及型的内容,还需要较长时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宁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