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胡伟俊:美国的“老周期”,中国的“新周期”(4)

2017-09-01 11:13:02      参与评论()人

源于西方的周期理论,对中国现实当然有借鉴意义。例如,这两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多人担心上游盈利的上升,将导致下游盈利相应的下降。这种类似零和博弈的看法,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正确。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固然会影响下游企业的毛利率,但下游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还受到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当需求旺盛的时候,产能利用率也会上升,从而部分抵消成本上升的影响。

从下图就可以看出,当美国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产能利用率也在上升。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去产能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反而在上升。其实,因果关系应该是,房地产和出口的需求,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复苏,产能利用率上升,从而抵消了上游去产能的负面影响。虽然去产能让蛋糕的分配更向上游倾斜,但下游拿到的蛋糕仍然可能比原来的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根据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来预判周期的走势。原因很简单,产能利用率不是周期的驱动因素,它就是周期本身。周期的趋势,关键还是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比如出口和房地产的景气度。

在应用西方周期理论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中国的特殊之处。

首先,周期的本质是围绕趋势的波动。美国经济存在明显的经济周期,原因在于过去100年里,它的增长存在一个3%左右的中枢。但是,中国经济并不存在一个很明确的增长中枢。的确,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第一个10年出现过三次经济增长的上行。但这三次都不像是围绕着趋势的波动,而更像是趋势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影响趋势变化的因素,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例如80年代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90年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全球化和城市化。

第二,中国经济当然也存在波动。其中房地产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这既因为房地产投资本身体量的巨大,也因为土地和房产是重要的融资抵押品。一个简单的观察是,如果房地产好,中国经济就不会太差,比如2013年和过去两年。如果房地产不好,中国经济也不会太好,比如2012年和2014年。而且,中国的房地产周期要远远短于其他国家,因为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速度非常快。一言以蔽之,谈中国经济的波动,很难离开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