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胡伟俊:美国的“老周期”,中国的“新周期”

2017-09-01 11:13:02      参与评论()人

最近一段时间,新周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讨论得如火如荼。有趣的是,与此同时,美国市场热议的却是,这一轮周期是不是已经快到尽头了。是的,美国本轮的经济扩张从2009年6月开始,马上就要100个月了。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的数据显示,自1854年以来,仅有两轮上行周期超过这一次。一次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肯尼迪和约翰逊担任总统期间,那一轮上行周期持续了106个月。另一次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持续了120个月。

本文的主题并非要讨论这一轮周期究竟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还是已经日薄西山。读者很容易看出,上面说的新周期老周期,并不是一回事情。美国的经济周期很容易描述。虽然NBER负责确定周期长度的10位专家,个个是经济学大教授。但就算是一个小学生,也可以根据下图中的失业率来确定每轮周期的长度,最后的结果和NBER的专家不会有很大差别。但在中国这边,有多少经济学家,就有多少经济周期。笔者自问无法对中国的周期下一个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定义,更没法找出一个小学生也能分辨的标准。所以,讨论周期是新还是老,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笔者更有兴趣讨论经济周期这个话题,并且探讨其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原因在于,经济周期发源于西方的语境,应用到中国今天发展加转轨的背景,固然有其启发性,但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值得仔细讨论。

谈周期,首先要区分趋势和波动。美国经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增长率趋势,从长期来看是相当稳定的。过去100多年里,基本围绕3%的中枢波动。不过本世纪以来,这个中枢慢慢降到了2%。所谓周期,简单地说就是增长率偏离这个中枢。为什么会偏离这个中枢?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就是最常见的,是企业投资的波动。经济周期是一个现代经济现象,因为工业社会之前,企业投资并不是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其中并不讨论经济周期。但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企业投资的波动使得经济出现周期,也出现对经济周期的研究。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