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毛利率超过80% 跨国公司、本土企业为月饼痴狂

2017-08-31 17:55:1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中秋将至,月饼市场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国产老字号、外资食品企业、星级酒店、餐饮公司等等纷纷加码月饼市场,欲分得一杯羹。

8月中旬,亿滋国际旗下奥利奥品牌推出月饼新品,它并非第一个跨界进入月饼市场的外资品牌。此前,卖咖啡的星巴克、做冰淇淋的哈根达斯、做快餐的肯德基,甚至迪士尼等等都更早跨界进入月饼市场抢跑道。但奥利奥的入局,不禁令人思索,月饼市场真的有那么大么?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月饼在线上的成交量在逐年攀升,仅以淘宝为例,2012年平台成交量100多万,而2016年规模已超过千万。此外,近90%的成交量集中在中秋节前后。

“中秋是中国市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食品消费场景,借此我们让奥利奥直接跨界,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奥利奥月饼,该月饼来自我们的自主生产线。今年作为奥利奥试水中秋市场的第一年,我们对月饼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在创新型月饼细分市场(非传统广式等)。” 亿滋中国饼干品类市场总监曹伟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其实,亿滋、哈根达斯、星巴克等等外企巨头做月饼,并不为弥补利润。因为对于这样的巨头企业来说,月饼的利润在它整个集团中的占比是非常小的,关键是企业可以用月饼这种传统的食品,赋予了它新的元素和新的生命力,让它与新生代的消费者的沟通,以及促进粘性。这是这些巨头企业的本意,所以月饼这块它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他还认为,目前的月饼新品市场正在逐步与传统月饼市场划清界限。它们虽然都叫“月饼”,但是新品月饼并不是要突出月饼这一概念,它们更像是一种甜品、点心,甚至休闲食品,要与传统的月饼形成差异化。

尽管如此,月饼作为一个为特殊节日需求而存在的节令食品,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较高,但消费却尚未集中在少数品牌上,也因此仍不断有企业进入月饼市场。不同于外资巨头看中月饼带来的情感诉求,国内企业大多更在意其背后的丰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