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301调查冲击:和时间长度有关 中国对美出口不降反升

2017-08-29 09:47:5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按照301条款的基本程序,从美国“发起调查”到“正式裁定”历时3~12个月不等。那么,在“301”调查期间,中美双边贸易是否会因“301调查”而受到影响、出现一定异动呢?

“301”调查期间的数据异动

历史上,美国曾对中国发起五次“301”调查,调查历时最长为12个月,最短则为2个月(表1)。据此,我们分别观察中美双边贸易数据的变化。考虑到历史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数据分析均采用美方统计口径。

首先,从美国自中国进口数据观察,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似乎并未显著降低中国对美出口。以1991年4月到1992年10月为例,我们分别计算调查期间前后18个月的增速平均值发现:在中国遭受“301调查”期间,美国自中国进口平均增速为34%,同时高于调查前18个月的平均增速29%及调查后18个月增速23%,而美国自其他经济体进口增速也未有显著变化。再以1994年6月至1995年2月为例,在中国遭受“301调查”期间,美国自中国进口平均增速为24%,分别高于调查前10个月的20%及调查后的18%。由此,从数据上观察,中国在遭受“301调查”期间,均出现对美出口不降反升的现象。

其次,从美国对中国出口数据观察,在美国对华连续发起两起“301调查”期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由此前-7%跳增至28%,随后回落至19%;同时,美国对中国以外出口增速并未显著变化。再如,美国第三次对华发起“301调查”期间,美国对华出口增速由前期19%下滑至9%,随后上升至30%;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对中国以外地区出口增速并未显著变化。由此,在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期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并未呈规律性的变化。

综上,从数据上观察,在“301调查”期间,中国对美出口不降反升,而中国自美进口则时降时升。这种数据异动的背后,“301效应”是偶然还是必然?

“301”效应的进一步证明

为进一步探讨“301调查”对中美双边贸易数据的影响,本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以美国自中国进口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美国ISM制造业PMI及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分别控制美国制造业进口及消费进口需求;将“301调查”设为定性指标,即在“301调查”期间为“1”,其他为0。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各变量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