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大银行的小算盘:外引流量 内挖数据

2017-08-25 00:02:0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前两年,为了应对金融脱媒与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大行纷纷加码互联网金融。

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与埃森哲联合发布的《未来银行创新报告2017》显示,传统银行为了迎战,根据自身各自优势选择了电商平台、直销银行、互联网交易银行、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开放式金融平台等5大不同打法和路径迎战。

其中电商是他们打造场景获取流量的重要战略。 85.71%受访者(银行互联网金融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销售渠道有很大影响。

不过,商业银行做电商或许并不是好战略。此前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在一场公开论坛表示,事实证明,目前银行做电商不但没有形成对BATJ的突围,一些中小银行连“自保”都做不到。例如,此前兴业银行信用卡商城关闭,给银行进军电商泼了一盆冷水。

如今,互联网金融巨头不再与传统金融机构对垒,而是伸出合作的橄榄枝。仅今年6月,工、农、中三大行先后牵手互联网金融巨头BTJ,而此前,建行与阿里巴巴早于3月结盟。

拓展渠道引流量

“当前经济运行本身在供求两侧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已经取代了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谈及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时,国家金融创新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在某公开论坛上称。

毫无疑问,在消费拉动经济的互联网时代,BATJ牢牢把握着流量的入口。

今年6月,华夏银行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先是能够分享到腾讯的流量和数据。”华夏银行总行首席信息官王汉明在银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他称,与腾讯结盟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能够分享到腾讯的流量和数据,二是希望华夏银行的产品能够嵌入到腾讯的一些场景中。此外,银行希望能够利用腾讯最新的技术和成果,来快速提升金融科技的服务和支撑能力。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巨头的诉求,王汉明认为,互联网金融当前需要寻找相应的出口,需要银行的信用能力、资本能力和相关的风险管控能力,释放自身数据、流量、客户和相关的资源优势,维持业务发展,经过合作扩大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金融机构受到强监管,无论在风险容忍度还是其自身资产结构方面,要求都十分严格,我们要去拥抱正规的金融机构。”京东消费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区力指出。

降低成本挖数据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除了觊觎互联网公司不可比拟的渠道、流量优势,利用金融科技节省成本也是合作的动机之一。

在腾讯与华夏银行签署的战略合作中,双方表示将在公有云平台、大数据智能精准营销、金融反欺诈等领域展开合作。

华夏银行副行长关文杰谈及与腾讯的合作时称,数据通过云的方式进行存储,在双方保密、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细分、挖掘分析等,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商业银行运行成本。

不仅是腾讯,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多家银行已经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风险管理、用户精准营销、移动支付和消费金融方面与蚂蚁金融开展深度合作。

“未来银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竞争力,高度取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在金融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银行机构迫切需要将底层的技术、数据与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相结合。”蚂蚁金服商学院研究员舒眉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京东金融内部获悉,京东近年来投入大量资源做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海外聘请大量算法科学家、数学家以提升其数据挖掘能力。

殷剑峰认为,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改变经济运行技术结构的东西不会发生变化,以消费为主导、以服务业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这点来看,以互联网技术来改造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银行业未来应该是一种竞合关系。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洁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