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理财乱象应纳入金融风险监管

2017-08-23 20:02:0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中国理财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同时误导销售、私售飞单、保险代理涉“庞氏骗局”等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危害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和民众财产安全。此时监管层出手整治,及时防范风险,显得十分必要。

作为最大众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因涉及客户范围广,一直是风险高发领域。8月23日,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录像管理暂行规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专区“双录”,即设立销售专区并在销售专区内装配电子系统,对自有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旨在规范销售市场秩序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有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销售行为,有效治理误导销售、私售“飞单”等问题。

“防风险、严监管”也是今年保险监管工作的主基调,保险产品乃近年国内增速最快的理财产品之一,一段时间以来,个别保险公司盲目扩张,部分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保障功能弱化,实际上成了投资品,甚至异化成少数人的融资工具。

保监会近日也公开表态,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业要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精耕细作,种好自己的田,充分发挥在风险管理和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上的核心优势,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除对个别险企偏离保险本源进行纠偏外,要有效化解保险业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失效风险,并对保险公司真实股东穿透监管。

严监管以防风险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理财市场规模之大。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截至2016年末,大资管行业规模已达116.18万亿,其中银行理财规模29.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63%,占比为25.00%,在各类机构中占比最高;保险公司资产规模15.12万亿,占比为13.01%,同比增长22.31%,规模已跻身世界第二。

快速增长及规模水涨船高的背后是乱象频发。银行理财以“飞单”较为常见,以今年4月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为例,涉案约16.5亿元,约150人受骗。模式为披着份额转让外衣的“飞单”,该行一支行行长使用伪造的理财合同和银行印章,迷惑消费者购买“份额转让”产品,收益率比普通理财产品高出近一倍,宣称是从其他投资者处受让民生银行发行的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事后证明,该理财产品并非民生银行代销或自营理财,“飞单”的资金实则部分被投资于房产、文物、珠宝等。

保险业的乱象则包括销售误导、数据造假、资金运用不当等。保险产品规模快速扩张的原因之一是返佣很高,个别激进的保险公司给予代理人的佣金高到令人咋舌。这种模式极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短钱长配、盲目投资,一旦遇到产品停售、非正常退保和满期给付等情况,现金流容易出问题。保险代理公司甚至出现过“庞氏骗局”,2013年8月,上海最大保险中介机构——泛鑫保险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女高管卷款5亿外逃。

理财风险事件频发,不但损害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且危害民众财产安全,为防范风险事件再发和蔓延,监管层无疑需要出手整治。此番银监会出台治理误导销售、私售“飞单”举措,保监会表态要化解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失效风险,都是监管方向。

与此同时,不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保险产品,刚性兑付观念助长了民众的不理性行为。未来,打破刚性兑付应该成为金融监管的方向,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让价格波动去提示投资者和消费者投资有风险。以此树立理性的投资观念,也有利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许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