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资金面紧张有所缓解 加杠杆或卷土重来

2017-08-22 19:32: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持续一周的资金面紧张在今天得到了缓和。下午3点后,银行系机构融出隔夜品种,机构纷纷平盘。

资金面紧张并不奇怪,甚至说常见。但是上周以来的突然紧张,却出乎较大部分市场人士的意料。“上周来看,确实央行放的钱不够,但是放的钱不够并不会导致资金面如此紧张,同样五月份的时候也是放的钱不够,但跟五月份相比,资金面紧张还是有所不一样的,还有其他的原因。”沪上某券商固收分析人士与第一财经记者交流时称。

22日,资金面总体呈现先紧后松的局面。早盘各机构需求仍然集中在隔夜,7天和14d跨月品种,但是早盘大行融出较少,非银机构主要融出7d以上品种,价格高企。

突如其来的紧张

8月中旬以来至今的这轮资金面的紧张显得有所突兀并且叫人意外。

结束了9日至11日三个交易日的宽松后,8月14日开始,资金面没有征兆地开始紧张。当日央行进行了1100亿7天、1000亿14天逆回购操作,同时有2100亿逆回购到期,完全对冲到期量。

“从上周一开始,资金面就开始紧张。14号午后资金面有短暂的好转,但是平盘也很难。15日早盘,银行的融出谨慎,资金供不应求,各期限价格持续走高。紧张情绪一直延续到昨天,公开市场的净回笼让机构谨慎,隔夜期限供不应求。昨天午盘后价格再次有所走高,到了尾盘我们能看到有部分银行进行了少量的融出。”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交易员表示。

上周,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在周一双双出现下行,随后受到资金面的干扰收益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行。受到长端收益率小幅下行的影响,国债10Y和1Y的期限利差继续小幅缩窄。

在隔了一个周末后,紧张情绪暂时有所缓解。

8月22日,早盘各机构需求仍然集中在隔夜,7天和14d跨月品种,但是早盘大行融出较少,非银机构主要融出7d以上品种,下午3点后,银行系机构融出隔夜品种。

一次突如其来的紧张,让市场各参与方对资金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背后的原因在逐渐浮出水面。

在中泰证券债券分析师齐晟看来,上周以来资金面的突然收紧,从表面上看是税收和央行投放量不足等因素造成的,但深层次原因是超储率偏低造成了银行的体系比较脆弱。

“我觉得,央行的态度就是希望机构不要加杠杆太快。打个比方,央行的态度就是不想让你像在高速路上开车那么平稳那么快,为了让你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减速,”北京一位资深公募债券基金经理举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