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德国带头要求欧盟限制外国投资,这些领域躺枪

2017-08-21 21:32: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种种迹象表明,一向高举新自由主义大旗的欧盟也想效仿美国的外资审查机制,搞出一套欧盟版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来。

在本国修改新审查规则以外,德国还联合法国和意大利再次致信欧盟委员会,要求其赋予(被收购)目标企业所在的成员国一项权力,即“审查与市场规则不符的股权收购,并在适当情况下,若目标企业归属于某些战略性行业,成员国有权约束收购方或禁止他们交易”。

第一财经记者拿到的这份包含德法意三国建议的文件中,对“国家支持、政府补贴和战略性投资”再三强调,针对性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欧盟方面宣布,将于9月13日发布关于更加严格的审查外国投资的具体倡议。

德法意“挑事儿”

这不是德法意三国针对外资审查第一次向欧盟写信,也不是欧盟第一次在加大外资审查力度方面动脑筋。在欧盟层面,有关到底要不要建立一个类似CFIUS的机制的讨论由来已久,但由于各成员国间意见相去甚远,最后总是无疾而终,甚至无法上升到“政策倡议”层面。

由于适逢大选,一向在此问题上持中立态度的德国忽然变得相对激进。对此,欧洲普遍认为,这是由于中方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后,加上德国大选等因素而共同触发了德国政界人士在中资对欧投资上的反弹。

今年2月,德法意三国就联手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审查外来投资的共同立场文件,呼吁欧盟授予其在收购案件中拥有更多否决权,以抵御非欧盟国家对欧盟敏感高科技企业的不对等收购。

随后,德国率先在7月通过了《德国对外经济条例》第九次修正案,对非欧盟国家投资者在德国进行的收购制定了新的审查规则,这次修改被德国律师界调侃为“山寨版”CFIUS。

具体而言,这份新审查规定引入了告知义务、更多的行业领域和更长的审查周期:以往,除非收购领域涉及国防等领域,非欧盟投资者在投资时并不需要告知德国政府,修改后,非欧盟投资者在对关键基础设施和安全相关技术进行25%以上股份收购时,有义务通知德国相关部门;这些收购领域包括能源、水资源、营养、信息技术、医疗、金融服务和保险、交通以及关键基础设施、软件、通讯拦截、云计算服务和医疗远程信息处理等;且德国相关部门的审查期限也从两个月延长至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