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APP上贩卖的成功学很大程度上是毒药

2017-08-18 08:02:02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APP上贩卖的成功学、装成功学、伪成功学为什么是毒药?》

大家批评碎片化学习,在没有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或思维框架,收集这些碎片,不仅无益,可能还有害。于是,内容创业的大师们又抛出一批关于思维体系建设的宏文来,“如何用三天时间建立你自己思维体系”之类的文章,朋友圈里,比比皆是。其实建立一个思维体系,谈何容易,别的领域的先不说,就说管理领域的思维框架,一般人不要说三天,三年、三十年也未必能建成。

管理领域的复杂性在于,它是一个应用学科,首先有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然后有政治学、人类学、宗教学,再往后可能还有哲学、历史和文学。这九门学科,大致按从“硬”(强调数学和逻辑)到“软”(强调直觉和洞察)排列,根据学科硬度不同,各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平均每一个学科,没有一二十本书,应该是不太容易窥其堂奥的。

偏硬的学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死磕这个领域内最好的教科书,总的来说,拼的是智商和毅力。人类世界到现在为止发现的最好办法是把一批处于荷尔蒙分泌最高峰期的年轻人放在一起,让最原始的物竞天择的力量激励他们互相比赛,学习这些内容,当然,最好是在能写出这种水平的教科书的老师的指导下。这种方法就叫“大学”,当今世界,最好的大学叫“常春藤”。你觉得在互联网上找点MOOC课程,下载个APP听点段子,能代替这个过程?笑话。

偏软的学科,靠的是最广泛的涉猎,秘诀是不能只读必读书、只读经典、只读精要,必须自己在杂草丛生的野地里走出一条路来。关于这一点,刘仲敬说得非常好:“路径要在芜杂中自己显露,才有野草一样的力量。杂质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根据营养要素输液的病人总是迅速死于恶液质。必读书当中,删掉的恰好就是杂质……不是你自己明白的东西,对你根本没有用处,无非是浪费记忆和时间。预先排除了冗余和低俗,精要就会沦为毒药。没有空地,房屋就是监狱。”APP上贩卖的貌似包治百病的各种成功学、装成功学(讲的人假装自己很成功)、伪成功学很大程度上是毒药,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即使是找到这两条读书的正途,从古至今,在这两条路上迷路,读不出来,读成书呆子的人,不知凡几。我熟悉的一位企业家朋友,非常爱读书,办公室里、家里,满墙满地都是各种流行和不流行的社科、人文书籍。但每次和他聊天,我总是觉得有些别扭。例如,几乎每看完一本书,他就会成为那本书的信徒,把那个人的学说奉为人间至理,直到看完下一本书,他又成为下一个作者的信徒,觉得上一个作者完全是扯蛋,或者浑然不觉得,这个人的理论与上一个人的理论有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