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三十年经济社会变迁: 从“中国经验”到“中国体验”

2017-08-16 09:13:0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在国内社会学界,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凭借其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熟稔以及清晰的社会学本土化意识,占据着一席重要位置。多年来,他既有《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现代社会心理学》这样广受师生欢迎的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普及性教材,也有诸如《文化反哺》这样具有自身原创概念与理论体系的本土化社会学佳作。如果要在国外社会学家里找出一个类比对象的话,个人觉得著有《古典社会学理论》、《后现代社会理论》等普及性教材和《社会的麦当劳化》、《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等大众学术畅销书的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最为合适。

与瑞泽尔类似,周晓虹在教材以外的学术论著,也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全面综合前人的理论成果,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以及具有明确的原创概念、主题和理论体系。2015年推出的《文化反哺》如是,2017年新近推出的《中国体验》亦如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飞速崛起,是当代世界历史中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已成事实,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开始寻求将中国最近三四十年的这种重大变革实践,转化为学术成果。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国内政治学学者俞可平在2006年提出的“中国模式”等,便是这种学术转化实践的具体成果。这类学术范式的提出,尽管尚未能在学术界达成广泛共识,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大变迁,是现有的以西方社会为主要考察和参照对象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所无法完美解释与对应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变革与崛起,使得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不只停留在一种外在的倡导上,而也是源于一种内在的必然需求。

正如《文化反哺》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代际关系为主要考察对象,由普遍存在的反向社会化现象,提炼出“文化反哺”这一原创概念一般,周晓虹的新书《中国体验》,也是在前人关于“中国经验”的学术探索基础上,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上的巨大变化,提炼出“中国体验”这一原创概念,来与之相对应。如果说“中国经验”指向的是中国社会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那些结构性或制度性的宏观变迁的话,那么“中国体验”就是指代中国人民在上述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