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杜绝互联网支付公司对线下收单机构的“降维攻击”

2017-08-14 09:03: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方近日发布了对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摸底走访调查。其中重点对银行卡收单行业和预付费卡行业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提出行业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针对其他相关的行业给出指导性建议。

协会在报告中指出,虽然目前我国银行卡受理环境在不断完善,收单业务规模增长迅速,在市场竞争压力下,收单机构逐渐从单一的收单服务商向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转型。但收单市场仍然存在监管差异、线上线下价格多套价格体系并行、创新业务风险防控机制缺失等问题。

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完善

报告显示,随着受理成本的降低和市场推广力度的加强,受理商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银行卡的受理环境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底,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2067.20万户,同比增加23.78%,较上年末新增397.20万户;POS终端2453.50万台,同比增加7.51%,较上年末新增171.40万台;ATM终端92.42万台,同比增长6.63%,较上年末新增5.75万台。

同时,收单业务整体规模的上涨,使得收单机构积极布局聚合支付业务。根据协会统计数据,随着受理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线上线下收单业务一体化的发展,银行卡收单业务量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收单交易金额机构集中度有所提升。

2016年,全国182家收单机构共处理收单业务713.90亿笔,金额76.50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和47.17%。排名前十位的收单机构中,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各占五家,前十名收单交易额占收单总额的72.81%,比上年提高4.81个百分点。

受成本低廉、客户需求等多种因素驱动,聚合支付业务方面的布局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的重视。调研的36家收单机构中,21家会员单位(58%)通过自身技术研发或与聚合技术服务商合作已经开展了聚合支付业务;4家会员单位(11%)正在推进聚合支付业务, 11家会员单位(31%)尚未开展聚合支付业务。

目前,聚合支付业务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体现为商户布放智能POS,即融合了扫码、刷卡、云闪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支付方式中的两种以上的POS机、PAD或其他智能终端;第二种形式体现为条码台牌,即通过在特约商户收银台或餐桌等位置张贴、布放二维码,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等不同机构的客户通过扫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