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10家央企员工持股试点已至少推进8家 专家称改革步伐可加快

2017-08-10 15:52:4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员工持股作为国企改革中最具挑战性和敏感性的难题之一,在实践中也曾经有过反复,今年以来掀起了新的高潮。

去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这份员工持股顶层设计文件出台一周年以来,从央企到地方多点开花,国资委明确了10家试点,各地员工持股的实施细则和试点企业也陆续公布。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员工持股是有效的激励方式,但在实践和落实过程中的诸多难点使进展相对缓慢。通过在规则上明确细节,在信息和操作上公开透明,通过试点企业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形成有效的模式,改革的步伐可以继续加快。

国资委10家试点已推进8家

国企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行员工持股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它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从内心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安排,试点企业的推进方式是“成熟一户开展一户”,到2018年年底进行阶段性总结,视情况再适时扩大试点。首批试点中,央企子公司数量为10家,地方国企为5~10家。

去年12月,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在媒体通气会上透露,员工持股试点,已确定了10家试点的中央企业三级子企业名单。

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所属10户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通知》显示,10家试点企业为宁夏神耀科技有限公司(筹)、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建研软件有限公司(筹)、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财经记者检索发现,截至8月10日,除了宁夏神耀(筹)、建研软件有限公司(筹)外,其余8家企业均披露了已经完成员工持股试点工作的消息,部分企业也公布了试点方案和员工持股比例。

最近的是8月3日,试点单位之一的中茶公司宣布顺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员工持股,并于北京举行公司成立仪式,标志着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电器院于今年5月26日召开实施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改革首次股东会。据介绍,通过本次改革,中国电器院引进战略投资者3家,约30%的骨干员工参与持股,引入增资资金5.17亿元。目前,战略投资者与员工出资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正在办理中。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白英姿在媒体上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实行员工持股,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建立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二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进一步优化国企的股权结构。

白英姿认为,允许在混合所有制国企实行员工持股,根本目标是通过这一制度安排,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有效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国有企业内在活力。

祝波善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员工持股对企业经营业绩提升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有媒体曾统计过,从业绩指标来看,70%的上市国企在实施员工持股后,净利润增速都有不同幅度提振。

地方力度超中央

今年以来,各地员工持股的实施细则和试点企业陆续公布,员工持股成为多省市混改标配的套改项目。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员工持股将是接下来国企改革的重头戏,从政策力度来看,地方实施员工持股的力度已经超过中央、国资委的文件。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6月2日举行的国企改革吹风会上表示,在推进员工持股方面,各地也在加快组织实施,其中湖北、江苏、河南、福建和重庆等5省(市)进展较快,共确定了43户试点企业,正式启动首批试点。

截至7月底,已有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多个省份制定出台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落实意见或方案。

各地国企员工持股试点名单各具特色。上海国资委今年6月确定第一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齐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有限公司、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4家企业列入上海市地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批员工持股试点名单。

四家试点都是市场化企业,且均处于新经济领域,其具体业务方向分别为新能源储能电池研制、旅游酒店信息管理、智慧体育、再生资源回收服务。

而北京市国资委确定的北汽新能源、庆丰包子铺、正达坤顺等六家试点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活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关于各地为何倾向于选择新经济领域探索员工持股试点,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在在媒体上表示,一是新经济领域企业没有历史问题的拖累,实施员工持股相对简单易行;二是新经济领域具有更好的发展预期,实施员工持股对员工更具吸引力,从员工参与角度看推行起来更容易。

刘兴国认为,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员工持股改革方案的相继公布,预计会对其他地方国资委推动员工持股改革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基于这两个地方的特殊性,其改革方案应该能够对其他地方员工持股改革的具体操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改革步伐再加快

祝波善称这一轮国企员工持股是一场“小心翼翼的改革”。试点意见对国企员工持股划定了多条“硬杠杠”。开展试点企业须是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股权结构合理,非公有制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会中有非公有资本股东推荐的董事。

试点范围也较小。央企二级以上企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一级企业暂不开展员工持股试点,以保证试点影响可控。

员工持股作为国企改革中最具挑战性和敏感性的难题之一,在实践中几经反复,就是因为难以把握激励员工和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之间的平衡。一旦处置不好,就会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

1992年,原国家体改委先后下发《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首次承认职工持股的法律地位,此后的数年间职工持股成为国企改制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存在着超范围发行、非法交易、上市后大量抛售“内部职工股”等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屡次发文规范职工持股,并最终于1998年下令叫停。

祝波善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谈员工持股试点,采用严格的方式确保国有资产百分之百不流失,但实际上也把改革效应削弱了。他认为不应片面追求增量持股,并且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改革可以同时进行。

国资改革专家周放生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试点意见的出台积极意义重大,但部分内容还显得趋于保守。员工持股已经实行了近二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改革的步伐可以继续加快。

此外,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点,“骨干持股”中的骨干员工如何界定,股权激励如何与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结合,如何与员工的行政级别晋升体制相协调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规则上明确细节,在信息和操作上公开透明,通过试点企业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形成有效的模式,才有可能在改革中做到激励员工、增强活力的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民生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整体来看,未来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进将有三个趋势:一是进程加快,参与企业数将增多,2017年1-5月已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数已占到2016年的58%;二是持股比例提高,相较于2016年的实施情况,2017年将有扩大趋势;三是领域拓宽,由一般竞争类行业扩大到非竞争类领域,电信、轨交、有色等非竞争类领域的集团企业子公司也试水员工持股。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胥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