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互联网医疗丰富九寨沟地震灾后救助体系(3)

2017-08-09 22:32:1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除了能对病人进行疏导和初步分诊外,在线医疗救助还能整合线上医生和医院资源,将资源通过更便捷的方式向伤员开放。尤佳介绍,通过远程转诊,可以将微医连接的300多家医院在网络平台上的号源和床位进行开放,实现在线转诊,而不是以前传统的线下转诊和电话转诊。

尽管能够提高灾后救助工作销量,但互联网在线救助也受到网络信号等问题的限制。

“在灾后的3-5个小时内其实是没有信号的,因为没有网络,我们远程所有的技术就不能进行,网络肯定是我们最大的瓶颈。”尤佳坦言。

另外,互联网在线诊疗在分诊和轻微伤诊断方面有较为显著的功能,但是在急救方面仍存在不可及性。“在急救层面上,最重要的一定是创伤急求和现场的心肺复苏,远程救助其实在现场救助上是不可及的。”尤佳进一步介绍。

互联网医疗灾后救援机制愈加丰富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院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发展,不仅促进医疗资源沟通和下沉,也推动了远程在线问诊等互联网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地震灾害发生后,互联网医疗新技术成为一线医疗救助工作的重要补充,并且与以往相比,其救助机制更加丰富。

在早先的地震等灾害救助中,也有互联网医疗等方式运用的个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绵竹矿工通过卫星视频远程会诊以及直升机转运等方式得到救助。今年6月24日发生的四川省茂县山体滑坡灾害中,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专家也曾通过远程会诊方式为一名刚出生的男婴进行诊断建议。

但是,相比以往主要通过远程会诊方式进行救助的在线救灾工作,受益于互联网医疗本身的发展,九寨沟县地震中的互联网医疗在反应速度和机制建设上则更为完善,许多新技术更是首次得到应用。

华西医院早在2015年开通了网络挂号等功能,华西医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郑源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华西医院本来就有网络门诊和在线咨询,但这是华西医院第一次尝试使用互联网来进行医疗应急救援。

尤佳介绍,除了基本的远程问诊平台外,在灾后救治的机制建设和技术应用上,微医还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和远程转诊平台等方式,连接329家医院和16300多名医生,第一时间把灾后常用科室医生进行线上排班,进行多科室远程会诊,帮助县级人民医院和县级中医院解决比较疑难的问题。

周宏也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除了远程医疗绿色通道,四川省人民医院还将首次创新使用专业的机器人设备辅导灾后救助。“我们专业的机器人设备,可以让我院大专家24小时都可以对基层医院及时帮扶,支持远程床旁查房和手术方案讨论,现场及时指导等工作。(机器人设备)在以前地震救援中没有用过,这次就可以用。”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