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为何海尔模式可以成为社会模式 | 商业观察

2017-08-09 21:32:1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人类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企业反过来又为人类提供了进化的舞台。2005年,海尔开始实行“人单合一”模式,首先是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尽管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十几年过去,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期待这样的探索,进入更为宽广的场域。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人性的本质是“经济人”。资本家唯利是图,看起来不合情理甚至不道德,从宏观上看却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美国的亨利·福特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人与人的争斗,更取决于人与人的合作,人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

20世纪初,福特公司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人收入大幅增加,达到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更前卫的是,福特公司确立了利润共享原则,每年拿出一定比例利润,作为奖金发放给全体员工,还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员工(占全部员工的10%),再享有利润分成。

福特倡导的企业治理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人的经济地位,也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自那以后,工会组织和资方共同决定工资和福利的谈判机制得以确立,工人的弱势地位被扭转。工会成为一股重要力量,甚至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公共政策。

但物极必反,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陷入破产危机,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求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巨头高昂的人力成本。1999年,海尔在美国投资建厂,选择生产中心的时候,曾经考虑过北方一些工业城市。最终选择南卡罗来纳州,正是因为该州法律并不强制要求企业必须成立工会。

于是,问题来了:本来工会代表工人,从资本家那里争取权益,夺回部分本该属于自己的剩余价值,却反而让企业失去竞争力,甚至面临破产清算。表面上看,工会在维护工人的利益,但如果连企业也没有了,工人能到哪里去?工会代表着重新分配收益的诉求,但这样的机制,似乎无解。

“经济人”与“社会人”之外,“人单合一”模式要催生第三类“自主人”,每个人创造用户价值的同时,可以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只要努力,就还可以让个人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