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一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20多只基金?业绩到底怎么样?(2)

2017-08-09 09:09:44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再有,某只产品尤其是股债混合型基金需要两位甚至多位基金经理分工协作,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一拖多”现象。

那么,评价基金经理是否力有不逮,不能仅仅只看“一拖几”,还要综合评估其管理的合计资产规模、该类基金的管理难度、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比如有些基金经理虽然管理产品数目较多,但每只产品的规模都不大,而有些单只基金则规模较大。

如果论规模的话,则是另一番图景——

数据来源:Choice 数据

离职波及面广引关注

在“一拖多”现象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只要某位基金经理离职,就将影响到较多数目的基金,这一问题引起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统计显示,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基金变更基金经理次数达到1526次,其中改聘209次,增聘810次,减聘507次,涉及105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1229只基金。这其中就不乏“一拖几”基金经理的离职。

德邦基金

8月1日,德邦基金“一拖八”基金经理韩庭博因个人原因离职。

交银施罗德基金

交银施罗德基金今年以来共有3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3月31日离职的基金经理章妍此前“一拖七”,6月22日离职的孙超离职前更是同时管理了9只基金。

此后交银施罗德没有新聘基金经理,旗下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依然严重。

目前基金经理连端清管理基金14只,黄莹洁和李娜管理基金数目都是12只,于海颖管理10只。

浦银安盛基金

今年6月,浦银安盛基金经理薛铮因个人原因离职,导致公司旗下10只债券基金需要变更基金经理。因为接手了上述基金中的部分基金,浦银安盛的另一位基金经理章潇枫也瞬间变身“一拖九”。

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人才高流动率的背景下,“一拖多”固然有各种客观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也反应了某些基金公司人才紧缺的现实。

而从基金业绩来看,由“一拖多”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表现参差不齐。如果看任期回报同类型排名的话,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产品,可能业绩在1/3,也可能排在后1/5.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时,考虑基金经理是否“一拖多”、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管理好基金,仍然是很重要的标准。

(原标题:一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20多只基金?业绩到底怎么样?给你一份名单,看看有没有你买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