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北大课题组: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污染有明显改善(2)

2017-08-08 14:04: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研究发现,京津冀各城市自2013年起逐渐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和燃煤脱硫。得益于此,京津冀二氧化硫的平均水平从2013年的63.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6年的31.1微克/立方米,累计降幅达到51%,天津和张家口甚至超过60%。北京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是京津冀地区最低的,2016年平均浓度仅为10.3微克/立方米。区域性二氧化硫的显著下降是京津冀过去四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最大亮点,也是区域范围PM2.5和PM10下降的主要推手。

但同时,二氧化氮污染情况改善甚微。2013年到2016年,京津冀地区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51.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48.8微克/立方米,四年累计下降降幅仅为4.5%,远不及PM2.5、PM10,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京津冀地区累计改善超过10%的城市只有四个,三个城市不降反升。三个区域改进也都不明显。由于二氧化氮的传输距离很短,这表明各个城市在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等管控方面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显著减少二氧化氮浓度无疑是下一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的关键。

研究还发现,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近三年不断加重,须采取有力措施及时遏制臭氧污染增加的趋势。与其它五种污染物的明显减少不同,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近三年在不断加重。13个城市24小时臭氧的年平均浓度四年来上升了6.7微克/立方米,升幅为13.3%。其中北部地区浓度水平最高,增加幅度也最快。三个区域全年8小时臭氧浓度在2016年均超过70微克/立方米,其中夏季均超过107微克/立方米。8小时臭氧浓度在2017年春季又比2016年同期在三个区域均升高了7.5%以上。这说明在PM2.5相对较低的夏季,京津冀又开始面临臭氧污染的困局。如何在控制PM2.5浓度的同时遏制臭氧的增加,无疑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的当务之急。

上述课题组说,PM2.5成为北京空气污染“顽疾”,亟需新的机动车减排思路。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过去四年仅下降6.7%,是京津冀13市最低的。然而北京过去四年二氧化硫浓度下降超过40%,浓度水平一直处于京津冀13市最低;与此同时,反映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水平的二氧化氮浓度近四年下降不大。这说明机动车对北京大气污染贡献很大;现有的机动车排放管理措施并不见效。

课题组建议北京市使用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减少道路拥堵和调节车辆的使用量,从而实现二氧化氮浓度的大幅度下降。这将为北京PM2.5下降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也能遏制臭氧增加的势头。

目前,京津冀加上晋鲁豫四省二市每年近13亿吨的消耗,远远超过了京津冀这个半封闭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上限。课题组建议,将山东、山西、河南三省的煤炭消耗减少也列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控的考核、预警指标之一。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