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有一部来自这里,新东莞再次飞跃

2017-08-07 13:49:1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魏建国:“新东莞模式”的样本意义》

不少人提起东莞,都会流露出些许的惋惜,好像此地是中国风光不再的传统制造业象征——当初依靠改革开放早期“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家的世界工厂已逐渐没落。然而事实上,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制造业正迎来凤凰涅槃的新机遇。

纵观当今世界,任何著名的湾区,当初起步完胜都是在制造业。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今天能否将东莞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形成世界上最大、最先进、出口实力最强的新型工业地带,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开局的关键。

“东莞模式”的前两次跨越

东莞模式的前两次跨越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东莞的最大优势。

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标准,在于该地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是否建立,而这个顶层设计又能否支撑其他领域的改革深化,东莞模式的前两次跨越更证明了这点。

东莞的首次跨越发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借由加工贸易,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体走上工业化道路。1978年7月,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成立,拉开全国加工贸易的序幕。紧接着箱包、旅游鞋、玩具、电器等火山爆发式的发展,使东莞成为亿万件级的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全球加工贸易第一城”。美国《纽约时报》曾经这样报道过东莞:“这个中国城市你可能从未听说过,但正是这个一千万农民工人口的城市在填充着你的衣柜,别的不提,在美国销售的运动鞋40%来自东莞这个城市。”然而全球经济危机和低迷的国际市场使东莞从经济巅峰急剧衰落,2011年上半年东莞以2%的GDP增速垫底广东全省。

东莞的二次飞跃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严峻的形势教育了各级干部,加工贸易转型迅速被提上日程,“腾笼换鸟”“自主创新”“高品质的大进大出”成为全市上下一致的行动,东莞开始痛苦的二次创业。

2016年东莞全市实现6828亿元GDP,总量排全国第20位;国税收入突破1000亿,是全国第二个国税收入突破千亿的城市;进出口总额1.1万亿元,总量达到全国第5,增幅全珠三角城市第一;高新企业2021家,创新团队31个,为广东省第一;新型研发团队32个,科技孵化器48个,博士后科研平台68个,33家企业境外上市,新三板挂牌193家企业,总量在地级市中排名全国第3,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6%,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规模的增加值比重为38.2%。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华为、oppo、vivo手机出口进入全球前5名,总量全国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