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董登新:A股市场必须借助养老金思想这一利器

2017-08-07 13:34: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炒房、囤房?为什么A股市场全是散户短炒搏杀?有人说,因为“资产荒”。中国人有钱,但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项目,也没有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家庭财富很难找到合适的保值增值的办法,因此,不是“资产荒”,而是“资产慌”。

A股“政策市”与“散户市”的根源

1990年12月,我国A股市场正式开门营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济仍处在计划经济与短缺经济的双重困扰之下,私营经济与民营企业体量仍很小,金融市场正处在初创阶段,金融抑制一直禁锢着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在这样的经济背景及市场环境下,A股市场从诞生开始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计划管理、行政管制。

A股市场最初只允许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上市,这一做法持续了整整十年,直至2001年初,才废弃这一“潜规则”,正式允许民营企业堂而皇之的IPO。与此同时,为确保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变色”,最初法规明确规定“国有股”、“法人股”不允许流通转让,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股权分置”问题,直至2005年,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才重新赋予了国有股、法人股同等的可流通、可转让的合法地位。

在此期间(1990~2001年),我国A股IPO体制一直推行的是计划配额及行政审批制。其具体做法是,每年的上市指标及IPO募资额度都是按指令性计划分配的,从中央到地方要经过计划指标的层层分解,拟上市企业名单由地方政府负责推荐或提供,再由证监会对预选企业进行实质性审查,并对发行股票规模、价格、方式、时间等作出具体安排。这一做法一直延续至2001年初,保荐核准制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A股市场的诞生受制于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指令性计划及行政管制被直接植入刚刚成立的A股市场,这应该是A股“政策市”生成的时代大背景。

在此背景下,A股二级市场也是一个严格管制的市场,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国有企业不允许炒股,中共党员干部也不允许炒股,银行资金与保险资金更不允许进入股市,当然,境外投资者也是被禁止入市的。而此时中国尚不存在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甚至就连正规的公募基金也不存在,因此,当时的A股市场几乎不存在像样的机构投资者,“散户”(即个体投资者)成为投资者主体,这便是A股“散户市”的最早来历。从那时起,直至今天,A股散户交易额占比一直超过85%,有时甚至高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