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全球十大资管来了八家,上海自贸区“点睛”开放型经济新形态

2017-08-07 09:10:2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针对外资的产业开放,正在不断塑造上海自贸区甚至整个上海新的产业形态。大量外资资管机构近几年集中涌入上海,形成较大的集聚效应。

“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申请的相关材料,并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等级要求,筹备第一只‘本土募集、本土投资’的私募基金。”贝莱德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产品业绩不错

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截至2017年3月31日,贝莱德管理的总资产达5.4万亿美元,涵括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替代性投资、不动产等。目前通过QFII、RQFII和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投资中国A股市场。

不仅是贝莱德,到目前为止,共有2家外商独资机构拿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两家都位于上海自贸区内。今年1月3日获批的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富达利泰”)成为首家,接着是7月13日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获批。

国际知名资产管理机构纷纷选择陆家嘴作为在华发展业务的落脚点,就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的出现,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开放。作为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之一,201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申请登记成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包括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在内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业务。

这一开放,被认为是继2002年中国允许外资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公司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以来,中国基金业最重大的对外开放举措。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根据2002年发布实施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外资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超过33%,在我国加入WTO后三年内,该比例不超过49%。

不仅是股比限制的放开,借助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富达利泰、瑞银资产可以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为境内合格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当然,这其中不涉及跨境资本的流动,仅限于“境内募资、境内投资”。

1234...全文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