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一带一路”微观投资决策需稳中求进

2017-08-06 21:32:0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在5月份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既描绘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和谐共存的愿景,也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贸易与投资增长的“公平竞争和尊重市场规律与国际准则基础”。研究相关论述,笔者认为,这些论述,为一带一路微观投资决策,树立了核心原则,即在微观项目策划与决策中,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与各国国情,以实现一带一路投资决策的稳中求进的良性发展状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落实稳中求进原则,是一次重大挑战。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人类在相对发展落后国家的第一次大规模普惠性的发展倡议,其面临的风险与问题,在全球投资界,都是没有先例的。一带一路沿线的相当部分国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或者新建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大部分沿袭了其殖民地时代欧美宗主国的制度,应当说,很早就实行了市场经济,但却没有在二战后七十多年时间中,呈现应有的经济发展状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这些国家既有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其表现则是执法水平与治理状态的相对落后。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将全球 192 个主权国国家风险评级分为 1~ 9 级,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等级分布在4~7 级,总体来看是区域风险中等偏高的地区。正是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发达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基本局限于“飞地式”的资源开发模式,即市场在外,仅部分使用当地有限劳动力资源的模式,与当地经济基本没有融合,也没有对当地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如孟加拉国与菲律宾的铁路,仍然是二战前,英国和美国殖民时期修建的。而这种格局,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构成了巨大挑战。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从资本看,则是由中国投入的中长期战略性投资,这些投资,需要依靠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投资对象国经济发展和能力提升,来加以偿还。这种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飞地式”投入模式,存在更大风险,依赖于当地未来经济发展与稳定繁荣,才能使项目的投入产出达到良性循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