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一带一路”成人民币国际化新动力

2017-08-01 21:32:3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人民币国际化,这项任重道远的改革,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以人民币正式被纳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篮子为标识,人民币从贸易、投融资、储备货币三个维度来衡量,已经初具作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截至今年6月,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六。约有56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经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面临着汇率波动、资本流动的新形势,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任重道远,如何推进备受瞩目。刚刚举行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强调,可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促进金融双向开放、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明确了未来金融对外开放的顺序,汇率改革仍然是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对外投资的人民币使用,弥补人民币作为投融资工具的补足,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大的机会。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

曹远征对第一财经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既有外在推动也有内在需求。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各国对人民币具有相当需求。对于中国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开放提上议程,这以本币可兑换为标志。在两种力量共同推动下,出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认为,更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一方面是有助于提升国内居民或者投资者的福利,通过使用人民币去海外进行各种支付、交易、储存,国内投资者的便利度以及投资收益都可以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的金融安全水平。当面临外部冲击或者其他危机的时候,人民币可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尽可能的减少被动的局面。

1234...全文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