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危机十年后的“银行成绩单”:美资靠利率抬升,欧资深耕财富管理

2017-08-01 09:20: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次贷危机爆发已经整整十年,当初位于震源中心、深受其害的欧美银行业似乎已经彻底宣告回归。

截至上周,主要的美资银行和欧资银行都已相继发布了二季度财报。随着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盈利都呈不同程度提升。美资行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利率正常化下的净利息收入上升,其中摩根士丹利由投行向银行控股公司的转型尤为成功;欧资银行虽然深受负利率困扰,但例如瑞银、瑞信等也靠深耕财富管理业务而实现了超预期盈利。

上周最新公布的结果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瑞银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增长14%至11.74亿瑞郎,其中全球财富管理业务的调整后税前利润实现15%的同比增长,亚太区财富管理税前利润的涨幅同比高达41%;瑞信第二季盈利按年增长78%至3亿瑞郎,亦连续两个季度录得盈利。上半年,瑞信3个财富管理部门吸引资金净流入228亿瑞郎,管理资产规模增长8%至 7160亿瑞郎。

更早发布财报的摩根大通、花旗、富国银行、摩根士丹利等美资银行净利润均好于预期,例如摩根大通净利息收入大增8%,主要源于“利率提升和贷款增长的净影响”。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Sergio P. Ermotti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的确与已经几度加息的美国处境不同,欧洲各大银行仍然身处负利率环境中。不过我们的全球财富管理业务表现尤为优异,这再次展示了多元化业务模式的价值,使得我们在周期内及各种市场条件下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全球复苏仍将持续,低波动率对投行业务造成的影响可能不会长期持续,仍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

美资行全面盈利复苏

美国次贷危机的苗头,其实早在2006年底就开始了。只不过,从苗头发生、问题累计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美国银行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损失7.7万亿美元。

危机后,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异常痛苦的去杠杆进程,并定期需要接受美联储无比严苛的“压力测试”。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危机后无异于“自断一臂”,由于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美林被收购,加上之前垮塌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只剩下上述两家,而这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行也将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关闭了此前高收益的自营业务。不过,如今的华尔街已经渐渐重拾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