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加强日常监管根治A股停牌“顽疾”

2017-07-31 22:02: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上市公司停牌过于随意乃A股的“顽疾”之一,近年开始愈演愈烈,不但投资者对此颇为不满,且受到国际机构诟病,亟待监管层出手整治。

在上周五的证监会例会上,A股停牌问题成为重要议题。证监会发言人强调,将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制度,强化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停复牌的一线监管,在保障停复牌功能顺畅发挥的同时,引导上市公司审慎行使停牌权利,维护市场交易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A股停牌问题还被MSCI(明晟)公司关注。今年6月MSCI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时,再度提及停牌过多问题。7月31日,MSCI公司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正在密切观察222只即将在2018年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A股,如果发现一家公司停牌超过50天,将把它从指数中移除。

上市公司停牌的初衷,是防止正在筹划或进行的重大事项引发股价大幅波动,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不过在实际运用中,A股不仅存在随意停牌现象,停牌程序不规范、停牌时间过长、停牌期间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截至目前,有259家公司仍处于停牌之中,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84%,其中有46家公司停牌超过100个交易日,4家超过300天,数量不可谓不多。

上市公司停牌过多和过于随意,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投资者都不利。以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为例,因流动性影响,A股曾连续上演千股跌停,一些公司为了躲避下跌大潮,纷纷选择停牌,甚至出现一日申请停牌个股达数百只之多,这种情况下,流动性压力集聚到未停牌公司,造成更严重的“失血”和恶性循环。

对于投资者而言,停牌公司数量过多势必造成大量筹码被锁定,会降低资金和资源流动与配置的效率。且资金具有时间成本,部分投资者是融资买入,一旦买入个股长时间停牌,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后果不言而喻。

实际上,针对A股停牌乱象,监管层亦曾制定政策予以规范,除了在上市规则中对停复牌做出了明确规定外,沪深交易所还出台停复牌业务指引等,对各种停牌情况在时间上提出要求,包括不涉及重大资产购买事项的非公开发行等事项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筹划各类事项连续停牌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以及缩短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程、停牌累计超过3个月必须召开股东大会表决。不过,这些规则出台后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始终未能堵住A股上市公司肆意停牌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