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书单】六本书读懂中国式隐居

2017-07-31 10:32:0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那些弃绝城市隐于山间怡然自得的故事,是我们时代颇为可口的心灵鸡汤,每每在微信上引发人们心向往之的感慨。与此同时,关于“假隐”的争论也从未消停,一场场刚刚开始便已在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隐居,天然带着不甘寂寞的味道。

而当我们回溯中国的隐逸传统,会发现它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路径。这绝非一个关于离群索居、苦修、和自己过不去的传说,同时又有它超然的精神世界。

《空谷幽兰》

【美】比尔·波特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

1989年,美国人比尔·波特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至终南山、武夷山一带,探寻现代隐士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寻得的多是一些道教和佛教隐士,借这一路,比尔·波特也在解开自己内心关于隐逸与超越的谜团。后来他将经历写成《空谷幽兰》一书,引入中国后多次再版。

比尔·波特的特出之处在于,他在旅行文学式的写作中,自然地呈现了思想的面貌,使得整个文本在可读性和深度上都不欠缺。《空谷幽兰》之后,波特并未停下其在中国的脚步,又陆续出版多部作品,其中尤以寻访禅宗发源地的《禅的行囊》与前者一脉相承,写得格外用心。

《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

【澳大利亚】文青云(Aat Vervoorn)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9月

岩穴刻画出了隐士的所居,却绝非隐士的归宿。实际上,文青云发现这个问题如此复杂,曾有那么多各异的模式。

这本书将知识分子隐士的起源定位在孔子时代,一直写到汉朝的“朝隐”和“禄隐”,触及各个时代隐逸思想和形式的变化。文青云认为,中国式隐逸的特点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世俗的事务”,当个人意识到可能失去自我控制或人格完整时,他可能以逃避介入政治领域和国家事务的方式来行动,所完成的正是更高的道德理想追求。

《中国古代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