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就业持续向好助力包容性增长,新一线城市开抢人才(2)

2017-07-31 09:05:0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双创带来就业倍增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双创和商事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就业的作用不能低估,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明显改善了这两个重点群体的就业状况。

五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创业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重要源泉。

2013年至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别为1131、1293、1480和1651万户,年均增速13.4%;其中新登记企业分别为250、365、444和553万户,年均增速30.3%。据有关部门测算,2016年初创企业新增招聘岗位数超过240万个,对新增招聘岗位的贡献率达到18.7%。

邢志宏透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达到了291万家,同比增长11.1%,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达到了1.6万家。

国家统计局据劳动力调查数据测算,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在一年内新创业的人数比2012年增长了约36%;在全部失业人员中,平均每年约有7%的失业人员在为自己创业做准备。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高涨,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超过450万人,2016年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人。

经济新业态吸纳就业效应显著

曾湘泉认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还应归功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第三产业尤其是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就业弹性,电商、物流、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其中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员约为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从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快递服务业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企业从2013年的436家增至2016年的847家,从业人员增加16.1%。从分享经济的代表性企业滴滴出行公司的数据看,2013~2016年,已有1100多万注册司机有过接单行为,其中有1/4以上的司机日均接单4单以上。

国家统计局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过测算,在去年全国新增的就业当中,新动能贡献率达到了70%左右。

邢志宏表示,中国经济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相比制造业而言,服务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吸纳就业能力比较强,经过测算,2012~2016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的非农就业达到170万人,数量要比2009~2011年增加30万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达到33757万人,比2012年增加6067万人,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分别减少4277万人、891万人。

2012~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从36.1%升至43.5%,增加7.4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一产、二产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从33.6%和30.3%降至27.7%和28.8%。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高低排序从“三、一、二”的发展型模式提升到了“三、二、一”的现代模式。

到新一线城市去

曾湘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北京高校毕业生的流向来看,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最近几年留在北京工作的人数急剧减少,选择到新一线城市工作的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新现象。

曾湘泉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北京的户籍政策进一步缩紧,除了政府机关和一些大型企业,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的用人单位寥寥无几;二是随着产业的梯度转移,像成都、杭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不仅有了优质的就业机会,而且在教育文化等方面,这些城市也在逐步和一线城市缩小差距。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伴随着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后发优势显现,在创造就业方面已超过东部地区。

2012~2016年,西部城镇就业人员累计增长16.8%,东部增长10.9%,中部和东北分别增长10.4%和6.5%。同期,全国就业人员净增加899万人,其中,中西部地区占了90%以上;城镇就业人员净增4326万人,其中,中西部地区占比近50%。2016年中西部地区城镇就业占全国比重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而东部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共同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反应出了中西部和新一线城市吸引人才的最新动向。

根据智联招聘全网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部地区用工需求同比上涨61%,西部为51%,东北为46%,东部为28%。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6%、51%、50%及56%。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新增招聘需求持续放缓,主要原因来自于人才的过度饱和,以及激烈竞争而造成的“一岗多人”局面。部分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福州、厦门、沈阳、大连、青岛等,由于经济发达、生活节奏适中,成为了许多求职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