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思来氏教育创始人:为什么教育需要第三方评估?

2017-07-28 09:03:2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教育改革一直是牵动着全社会的心的话题,与此同时,第三方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日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第三方教育测评机构企业——思来氏教育,对话其创始人张韫、刘俊彦。解密这家第三方测评机构是如何在创业中一路走来并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探讨独特的第三方评估体系在多大程度上能帮助教育公平等问题。

澎湃新闻:思来氏是专业的第三方教育测评机构,请问教育为什么需要第三方评估?

张韫:第三方的概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已经非常常见。比如:

消费生活中的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支付平台,凭借便捷、高效的产品特质顺应了这一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手段作为消费新方式。

教育领域常见的第三方认证。常见的职业技能鉴定就是属于第三方认证.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方认证、或者第二方认证,就是培训机构或者企业机构自培训、自考核、自认证的传统方式,而第三方认证则是由独立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第三方,即由政府批准的独立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做出认证,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行“考培分离”的原则,职业技能鉴定就是属于这类第三方认证。

教育的第三方评估其中既包括对学校水平的测评,也包括对学生水平的测评。比如TOEFL、GRE、SAT这些我们熟知的考试,其背后正是依赖于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它出具的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升学、入学息息相关。还有近年来备受的PISA测试,其实也是由OECD(世界经合组织)所举办的全球各国与地区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部门反映自身教育工作成效的权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在教育行业,第一方和第二方分别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前者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后者则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可以看到,这两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双方,而是有紧密关联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履行管理职能,同时也扮演着对学校办学进行评价的功能,但正因为这两者间关联紧密,所以在评价立场上很难完全做到公正独立。而教育发展迫切需要的,是由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社会机构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向广大的纳税人报告教育发展的状况。

第三方评估机构除了拥有专业性的优势之外,还拥有更强的独立性,因此具有更公平性。他们可以实施更全面完整的评估程序,研发更先进科学的评估工具,开展更深入的评价研究,这些优势都能帮助教育行业更好地自省、进步。

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已明确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澎湃新闻:你们是如何开始为民办学校提供技术支持的?

张韫:为民办学校提供招生面谈的技术服务是我们思来氏测评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这部分业务虽然体量不大,但却有着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对这项业务的理解。

2013年,我们第一次将人机对话的技术应用于民办学校招生面谈,当时在国内属于首创。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实已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提供这类服务,思来氏并非唯一一家。至今为止,思来氏在技术创新、流程管控、市场占有率方面都较为领先,不少学校和机构每年会研究思来氏创新的做法。

而学校愿意应用此技术的初衷,大致基于“相对公平客观”及“关注学生能力”两种期望:

首先,在招生面谈中,公平客观性是极为重要的:在使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之前,面谈形式主要是学生直接面对教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这种方式会存在几方面问题:

教师疲劳现象。由于民办招生面谈往往只有一天的时间,所以热门的学校的教师一天差不多要面谈80-100名学生,工作量相当重。而出于保密原因,往往都是面谈这一天早上才宣布题目,所以面谈当天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六点到晚上六七点,经常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教师们十分疲劳,也很辛苦,咖啡和风油精是考场内的必备品。我们在观察中发现,80%以上的教师到了中午以后精力明显下降,这对教师的判断会产生很大影响。根据思来氏这几年收集的教师评分的数据,在同一天不同时间段,教师们评分的波动还是比较明显,这对不同时段前来面谈的学生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公平。

人工录入误差。过去一个学生可能要与几位教师面谈,学生手上会拿着自己的打分纸,每个教师把分数记在纸上,结束后把一批批记分纸统一送到机房去录入电脑。这里面每个环节都是人工操作,差错概率始终存在,也会影响录取结果。

鉴于以上原因,使用信息化手段主要在于机器能始终保持客观,标准如一,杜绝了许多人为主观偏差。愿意投入高成本引进新型面谈技术的学校,也往往对公平、客观有很高的追求。

另一方面,在政府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民办学校在选择生源时开始更关注学生能力素养情况,不再是超前学习了哪些语数外知识。能力素养的测评,更有赖于先进的技术去实现。

这一系列的发现,也促使一些民办学校放弃了原有的知识测评的方法,开始用更情景化、更生动的方式来了解幼儿的能力素养状况。第三方的介入,使得这种测试方式的创新成为了可能,孩子们在人机对话过程中遇到的更多是具象的“生活场景”,而非抽象的“题目”。这些场景更加注重考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问题解决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社会性及情绪表现等。这些能力一般并不能通过短期刻意培训而习得,更多还是孩子们在长期成长经历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澎湃新闻:请问你们在创业之初是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家专注教育第三方测评的企业?

刘俊彦:和您说说我们的三个创业片段吧。

2008年,我们参加了复旦大学2008年的创业比赛,当时我们是那一届本科生项目获得了创业奖金,可连我们母校的创业基金评委都劝说:“刚毕业还是去企业多学习,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太高了。”可见当时创业环境不那么支持,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是一件颇受鼓舞而且听起来很酷的事,挺羡慕现在的孩子们。

我的合伙人张韫当时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佼佼者。他在本科生期间获得过复旦大学光华自立奖特等奖、望道传媒奖、市优秀毕业生等很多荣誉。我们是同班同学,大家也都很关注他毕业后会做怎样的选择。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他一定会选择出国深造,至今在复旦新闻网上还能找到校报《复旦青年》对他的一段专访:“当问及今后有何打算,张韫说可能会报考哈佛或斯坦福的研究生,斯坦福的心理学是居世界前列的。”

2007年的时候,张韫从数千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受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全额资助赴美进行交流学习。但是,也正是这一次与梦想学校的亲密接触,让他最终放弃了去读博士的念头。

澎湃新闻:为什么去了斯坦福之后反而放弃了去深造的想法?

刘俊彦:他当时在博客中写过这么一句,“因为在斯坦福我遇到了一批充满热情与智慧的年轻人,他们所谈论的都是硅谷,都是创业。我深深感到,更适合我的地方是车库,而不是实验室”。

关键词:思来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