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刘世锦:中国经济“L”型底边运行并非低迷(2)

2017-07-27 09:42:0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经济网记者:对L型走势有诸多不同看法,您如何判断?

刘世锦:对L型走势,有必要加以讨论。一种观点以为,既是触底,必有反弹,而且期待出现大的V型或U型反转,重返以往高增长的轨道。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将脱离新常态,进入增长新周期。这种观点混淆了已有平台上的波动与增长阶段或增长平台之间的转换 。我们所说的触底,是指由持续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平台转到未来的中速增长平台,是不同增长平台之间的切换。触底意味着进入了新的中速增长平台,稳住了,不再继续下滑了。在新的平台上也会有短期波动,但与以往高增长轨道为基准的大力度反弹或反转不是一回事。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只是暂时企稳,时间长一点,还会斜坡式下滑。我们所说的触底,经济学上的含义是找到一个较长时期的新均衡点。在经济结构意义上,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从日本的经验看,这一中速平台维持了近20年。如果情况正常,中国应当具有至少十年以上中速增长的潜力。

还有一种观点把经济在“L”底边运行视为一种低迷状态,持不乐观的看法,期待着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或大力度改革后,能够走出这种状态。这种观点是未能把增长转型理解为不同增长平台之间转换的另一版本。进入“L”型底边运行意味着进入了中速增长平台,是一个自然、正常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说,这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试图通过深化改革重返高增长轨道,是对增长和改革关系的误解。改革到位,将激励转型升级和创新,为较长时期的中速增长提供动力;改革不到位、徘徊甚至倒退,中速增长也支撑不了,还可能落入某种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网记者:您指出,中国经济进入触底验证期,并将呈现大L型加小W型态势,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将一帆风顺?

刘世锦:经济开始触底与实现触底并得到验证并不是一回事。在这个特定时期,从目前的环境条件看,将面临超过以往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首先,全球化进程遭遇的困难抑或某种倒退会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有其深层原因,构成了中国外贸减速的外部因素之一。“特朗普冲击”和欧洲若干国家大选后的政策走向含有不少未知因素。有利条件是,从经济周期和增长动力转换看,全球经济有望进入缓慢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