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上半年国内融资超26亿 野蛮生长的ICO亟待监管

2017-07-27 08:55:3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今年以来,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通过发行加密代币的方式进行融资的行为异常火热。然而ICO存在的诸多风险也逐渐暴露,包括项目失败或跑路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价格剧烈波动引起的金融风险、借ICO进行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风险等。

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对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43家相关平台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同日,美国证监会(SEC)警告ICO项目方需强化法律规范意识,同时警告投资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全球区块链金融重要的参与方,中国目前在ICO领域尚无任何监管措施,因此,这在国内ICO领域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上半年国内ICO呈爆发式增长

在《报告》监测发现的已上线并完成ICO的65个项目中,2017年以前共上线完成5个项目,今年1~4月上线8个,5月上线9个,6月上线27个,7月(截至18日)已上线并完成16个。从下图给出的ICO项目上线时间走势可以明显看出,项目上线频率呈指数级加速趋势。

同时,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也呈加速上升趋势。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达63523.64BTC(比特币)、852753.36ETH(以太坊)以及部分人民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以2017年7月19日零点价格换算,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这些ICO所融的“资”,以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数字资产为主,两者合计占比90%以上。

通过分析,互金专委会将ICO平台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专营第三方平台,该类平台专门为各种项目提供ICO服务;二是传统众筹与ICO的混合模式,即同时提供传统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和ICO服务,部分众筹平台开始向ICO平台转型;三是虚拟货币交易+ICO模式,借助用户充值、充币和代币上线交易的便利性,该类平台同时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和ICO服务;四是其他模式,例如虚拟货币钱包服务商、导航门户网站提供ICO等。其中ICO专营和虚拟货币交易+ICO两种模式共占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