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证监会引导长期资金入市,A股期待“解渴”

2017-07-26 23:31: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依法规范和拓展各类资金的入市渠道,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

证监会7月24日~25日召开的年中监管工作会议在提到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了三大重点:长期资金入市、IPO常态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其中,“长期资金入市”被放在了第一点,这也是监管层一直希望推动的重要工作。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上讲话

博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对证监会而言,引导资金的长期化投资,就是引导看好企业长期发展的资金,这样的资金不会加杠杆,从而起到了去杠杆的作用。只有长期投资了,吹大泡沫乱加杠杆的现象便会慢慢减少。”

事实上,无论是2015年的“断崖式”下跌,还是2016年年初的熔断,无节制的杠杆、看不透的通道,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股市的大起大落。至今,A股一直未有明显的增量资金入市,主要靠存量资金维持,对长期增量资金渴求较大。而长期资金在市场中的“稳定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大力推进养老金、社保、险资等长线资金入市,对维护和巩固当前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意义重大。

长线资金是“稳定器”

我国股市以散户为主,甚至机构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散户化。由于或多或少存在盲目的投资行为及各种利益驱使,银行理财等本质是储蓄的资金此前也通过各类通道及杠杆入市,间接导致了股市的大起大落。这种做法的风险难以直观呈现,也成了危机爆发的隐患。

今年以来,中央对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定调及布局备受关注。无论是7月14~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是日前公安部召开的防范经济风险座谈会,都显示出金融去杠杆是一项长期工程。“中途会有缓和,但金融去杠杆的决心毋庸置疑。”有分析师表示。

证监会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资本市场稳健运行。

“以前通过银行入市或加杠杆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方式,因为毕竟有一个模糊的刚性兑付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同时投资者风险是需要自我承担的,而非将其包裹在各种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产品中。”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