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IPO常态化发行 “退市难”症结待解

2017-07-26 22:32:2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自新都退摘牌之后,欣泰退又接力进入退市整理期。推进退市制度常态化,实现“有进有退”,成为2017年监管层多次重点强调的任务。监管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将成为证监会系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

然而,回看过去16年多退市制度的实施情况,已完成退市或摘牌的股票共有107只,但实际因不满足监管规则而退市的公司数量不到60家,退市率明显偏低。多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退市制度中存在的暂停上市、退市整理期等“死缓”环节为原因之一,让上市公司有时间空间通过各种手段保壳,而力保上市地位的根本原因为壳价格高企。

对于当前的退市制度本身,业内形成共识——建议取消暂停上市、退市整理期等缓冲环节,不满足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应直接退市。“跳出制度本身,从配套制度方面来完善更有效。”在业内专家看来,加大退市力度还需从IPO发行、壳交易等方面建立配套制度I。

退市制度存争议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迎来第一只退市股新都退,该股票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在经历退市整理期之后,于7月7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此后将进入三板市场进行挂牌转让。7月17日,因欺诈发行而被强制退市的欣泰退,接力进入退市整理期。

推进退市制度常态化多次为监管层所强调。在7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证监会公布下半年工作要点,退市改革成为一大具体落点,下一步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

伴随着监管层的重视,资本市场上关于退市制度的关注和讨论也逐渐升温。摆在资本市场面前的现实情况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从2001年正式开始推行至今已有16年多的时间,但仍面临着退市率偏低的问题。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完成退市或摘牌的股票共有107只,退市原因大致可归为7大类:连续亏损、吸收合并、私有化、证券置换、转板上市、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以及违法。其中,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的公司数量最多,达到48家;其次是因为吸收合并而退市的股票,有36只;另有,9家公司是因为私有化退市,4家公司因为连续四年亏损而被退市,4家公司因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被退市,因转到H股上市而退市的股票有3只,因证券置换而退市的股票有2只,而因重大信披违法被强制退市的目前仅博元投资一家。